真的很忏愧,在学古诗方面,我的坚持有些有始无终,但是,谁说,我不能重新出发呢?
说干就干,这是我的风格。
前天是学诗的第一天,一开始的时候,孩子有些不适应,因为好久没有学了,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在我的坚持下,无论如何,一首完整的诗学完了。

首先,我教他听我读;然后,我把意思告诉他。
其次,我教他跟我念;一共念三遍,念的过程中,他如果提问,就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不提问,就继续前进。
第三步就是背诵了,背诵也不是一下子背出来的,而是我背了前面半段,让他接下面半段的方式。
这个时候,你就要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意犹未尽,那么继续,如果已经疲惫,那么就马上停止。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也就二十分钟而已。
第二天,是复习。我是变着花样跟他一起复习的。首先当然离不开朗读的,还是领着他读,但是,我后来就想了,这首诗这个优美,应该可以尝试着让他画出来,于是,我拿来了非常大的画纸和五彩的笔,跟他一起画画。
孩子的想象力总是那么丰富:
我读第一句:一帆一桨一渔舟,他马上画了四样东西:水、船、帆、桨;
第二句是:一个渔翁一钓钩。孩子天真地问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渔翁不小心掉沟里去了?我一下子被他逗了了,他也在一旁笑,我跟他解释说:一钓钩是鱼钩的意思,不是别的。不过,我想这样的歪理不正是记忆法里的一种方式吗?事实证明,这句话在整首诗里的记忆就是最强的。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意思,在画上增加了一个人和一个鱼钩。
第三句是:一俯一仰一场笑。他居然直接在渔翁的头上画了三条线,他说,这就是大笑的符号,这个我服,只要他自己能懂,简单、明了。
第四句是:一江明月一江秋。孩子问,画什么,我说,明月,然后,他就在纸上用黄色的笔画了弯弯的一轮明月。孩子又问,一江秋是什么意思?我说,就是秋天啊,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绿叶吗?有花草吗?孩子在我的启发下,画了光秃秃的山,画了光秃秃的树枝。
然后,一张不怎么像样的画成形了,为了让他记忆得更加深刻些,我要求他涂色,就这样,一幅简单的儿童画完成了,虽然看起来简陋得很,但是,对于记忆那首诗,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