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先生指出,人的生活是“有觉解底生活”。所谓解就是了解,觉就是自觉。他认为,有觉解是人生的最突出的性质,也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性质。因为人生有觉解,所以人在宇宙间就自然具有了一种极其特殊的地位。宇宙间的事事物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有人的觉解,那么事物也就向人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意义。
人对于一事物的了解不同,这一事物就对人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对事物了解程度越深,事物也因此向我们所呈现的意义也就越丰富。
人之所以能有觉解,就是因为人是有心的。人有心,心就是“知觉灵明”。宇宙间有了人,有了人的心,即如黑暗中有了明灯。所以说:“人者,天地之心。”人将其知觉灵明充分发扬光大,即所谓“尽心”。
根据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因此也就构成了人生从低到高的不同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的觉解的多少。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理论基本上仍然是继承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如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张载在其《西铭》中说道:“乾程父,坤程母,余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为父,地为母,我是渺小,和万物一样,生于天地之间,所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就构成了我的身体,作为天地之间的统帅的气的本性就是我的本性。人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伴。张载不是从小我来看待天地及其万物的,他的视角就是广阔无限的宇宙。他说:“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而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他所达到的境界就是天地境界。所以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西方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也对人生本质的发展历程做了解释。他认为,人生在世的最原初状态,不是“主客二分”模式,不是人作为万物中之一分子而被放在世界之中,犹如一张桌子被放在房子之中一样,人与其他万物平等并列,人站在它们之旁观察它们,认识它们,而是人和世界万物浑然一体,二者互相构成,不可须臾分离。至于人作为主体来认识客体的“主客二分”关系,那是后来衍生的,是第二位的。人在“主客二分”关系中,人为他物所限制,这就是具体认识的外在性和欲念的纠缠计较,人因此而感到精神上的束缚,思想上的不自由。海德格尔把这叫作人生的“沉沦”,但欲念和具体认识是人生所必需的,故海德格尔又把它称之为“必要的沉沦”。海德格尔认为“沉沦”毕竟达不到人之“本真”,达不到自由。只有超越“主客二分”——超越具体认识和欲念,才能在高一层次上复归于人与万物一体之“本真状态”。在此高级的“万物一体”的“本真”中,人处于从整体看待世界的情态,这也就是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境界。
所以,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它不再着重注意认识到对象“是什么”这种主客彼此外在的关系,而是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从而达到主与客合而为一即天人合一,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为一体,不可间隔。我看山间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一时明白起来”的“此花颜色”,既有人也有天,二者不可须臾间隔。它既超越了欲念、功用的限制,也超越了“应该”的限制,而成为完全超然物外的自由自在之境。
审美境界之人必然合乎道德,必然做道德上应该之事,但审美高于道德。正如黑格尔所说:“道德的观点是'关系'的观点,'应该'的观点或'要求'的观点。”“应该”“要求”“关系”,都是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没有完全融合为一,所以精神的自由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说道德讲“应该”,这“应该”就有强制之意,尽管道德境界的“应该”是自愿的强制。由此,做人不是做一个按道德教条行事之人,而是要提高精神境界,做一个有“审美境界”的人。
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审美的境界是教师职业的极致。教师在上课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画龙点睛,妙趣横生;师生在课堂上谈古论今,纵横东西,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教师的教学令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当教师在开放的心态中,以令人温暖的接受性的方式聆听学生的倾诉时,他就使自己与学生的心理由于感情的贴近而获得了理解;当教师褪去权威、放下架子,与学生就学习、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话题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时,他就使自己也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印证了彼此的存在;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向学生展示出知识的力量、科学的理性、世界的浩淼、宇宙的无限,而且与学生共同探讨其对生命存在的内在价值时,他就以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了学生敏感丰富的心灵;当教师执著地、专注地、投入地、深情地在教育舞台上耕耘、体验、品味、沉醉时,他就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美妙绝伦的意义世界,并使自己的人生获得了“爱”的延伸。审美的境界使教育的时空充满着生命的韵律,使逐物的私欲获得灵活的洗涤,使主体的心灵在交融中超越小我,使自己也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伴随惊喜、充满生机、情趣盎然、绵延生命。这才是教师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教师生命的真正提升。(18.10.6《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