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母亲手记》读后感

《我的母亲手记》读后感

作者: 璎珞圈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23:20 被阅读0次

衰老——这个词我们很少会去想。我们的头脑总被工作、孩子还有周末计划充斥着,完全没有时间去想那么久以后的事。但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我们都在向着衰老走近。《我的母亲手记》,描绘了作者母亲离世前的十年,伴随失智日益严重的生活状态。这本书读来之亲切,让人似乎忘了它的作者是一位上世纪的日本文豪。

作者井上靖,日本小说家与诗人,生于上个世纪初,很多人认识他源自《敦煌》、《孔子》等小说。但这本书并不太为人熟知,作者说,它既不能算小说,也不能算随笔,它既有小说的虚构,又有随笔的写真。

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也是写于不同时期三篇文字的一个汇总。

花之下——讲述自父亲去世后,母亲随小女儿在东京生活的五年,子女逐渐认识到母亲的失智症状。母亲的口中常常提起的居然不是刚刚去世的父亲,而是几十年前出现在她生活中却英年早逝的一位高材生少年。

月之光——母亲从东京移居家乡伊豆,随大女儿一家生活,她的失智日益严重。其间,分别多年的弟弟从美国归来,原本会上演的姐弟重聚的温情画面,却被一种既好笑又无奈的画风取代。

雪之颜——母亲在她八十九岁高龄时离开了人间,作者又回忆起后母亲在家中居住时的情景。老衰带走了母亲的记忆,最终也带走了母亲形如枯叶的身躯。

衰老

有一晚,当读这本书的时候,3岁的儿子正睡在我身边。我竟不禁想,有一天我的八十岁到来,娃他爸也不在了,我该怎么生活呢?和儿子一家一起居住?在养老院结束余生?突然,某种孤独和悲伤灌注了我的神经。回过神来,我感叹:在刚刚的念头里,是多久远才会来临,却又必定会面对的画面啊。

忽然想起我的姥姥。小时候住在姥姥家,每天晚上睡觉时,姥姥都会把被子为我掩好,再回到客厅做自己的事。这不就是现在我正为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事嘛。那时候姥爷就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如今姥爷已经去世多年了,而姥姥也孤身生活了多年。二十年的光阴,于我好像不知不觉,但在父辈、祖父辈身上却留下了重重的痕迹。姥姥那时一定不曾想,在她享受着陪伴子孙成长的时候,自己的人生正悄悄走向一片白雪茫茫中。

我不禁想:在人生这辆列车上,人们总是一面狂欢,一面失去,还没来得及追忆过往,现在就已经成为过去了。

亲情

在这本书问世的上世纪,失智症还没有广泛为人所知,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判别,故事的主角、作者的母亲确是患了失智症无疑。陪伴和照顾失智症患者,是一项具有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的工作。作者的妹妹和姐姐,以及没有完全承担照顾角色的他和弟弟,确实体验到了这种艰辛。这样一个故事,本应该被忧愁环绕,但读来却常常引人发笑,甚至总让人心底产生阵阵暖意,不论何时拿起阅读,总不舍得放下。

作者家中兄弟姊妹四人,他是家中长子。作为军医的父亲因工作调遣带着家人几度搬迁。从小,“与家缘浅”的作者被送到故乡,由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祖母带大,在老祖母去世后,作者回归家庭,不久却又因父亲的调职离开家,从此再无与家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丝毫没有影响作者与家人的情感联结。父亲去世后,在对母亲的照顾问题上,兄弟姐妹四个总是坐下来分享看法,通过这样的“家庭会议”,大家探讨着照顾母亲最好的方案,同时又帮实际的照顾者分担着精神压力。在母亲生日之际,家人们为她策划了一场全家旅行,子女、孙子女一同参加。虽然母亲全程都在状况外她自己的世界里,但一家人陪伴她的情景,可以想见有多么温馨。

现如今,对一个家庭来说,为孩子策划一场全家旅行并不新鲜,这样一场为八十岁高龄的老人策划的全家旅行却弥足珍贵。我不禁反思:我们愿意用一个假期陪伴子女,却是否愿意抽出一点时间陪伴父母甚至是祖父母?试想当我老了,身体衰颓了,记忆也成了捡不起来的碎片,可子孙家人却还愿意环绕在我身边,为我庆祝一个生日,陪伴我度过一整段的时光,这一切一定仍能在我残存的感知觉中留下一段快乐的旋律。

失去

母亲逐渐失去了她的记忆,作者和家人最终失去了母亲,失去彷佛是贯穿书中的主题。

记忆是什么?科学家说,记忆存储于人的大脑中。记忆看不见也摸不着,似乎可有可无,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记忆不见了会怎样?对面的恋人、曾经的朋友、身边的家人,我们同他们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最终会变成记忆,而正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记忆,当望着恋人、朋友、家人的脸,我们心中有无限的情感随之而来。当记忆不在,这些人于你,也不在有意义了。

对于失智症的患者来说,丢失记忆是他们的必经之路。而感受关系的变化是他们的家人要面对的痛苦。

有一天我们终将失去。不仅失去记忆,也失去这个正在思考的自己。我们拼尽全力想把自己的人生书写得完整,可这一切最终归零。

失去亲人的感受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悲伤。当作者笔下时而落寞时而可爱的母亲最终像枯叶落地静悄悄地离开时,我以为在书中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悲伤。但是很意外,我没有感受到巨大的悲伤。从作者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一种对生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接纳。这种接纳是一种无形中的力量,让我觉得死亡似乎没那么可怕,它是属于每个人的一个终点。从母亲“看雪”到她生命结束,也许雪之颜就是对生命离开的一种总结。冬天一过,雪会融化,恰如人的生命会终结。

写在最后

这本书虽叫做“母亲手记”,却并没有记录和叙述母亲的一生,仅仅描绘了母亲离世前的十年时光。母亲的形象也同我们一贯认为的慈爱无关,反而显得有些“自私”。她口中反复提及的是她年轻时爱慕的对象,她把操持家务的辛劳作为不再为丈夫祭扫的理由,她任性地如同自己还是一个小女孩,丝毫没有在意家人们的焦头烂额。当然,这一切是她的失智症使然。就是面对这样一位失智的母亲,作者仍然在细细观察,耐心地体察着母亲的感受。无需讲述完整的一生,母亲的辛劳、家庭的温情已经跃然纸上。

这本《我的母亲手记》,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想到自己的家庭、家人,想到离去的亲人,也想到自己的未来。时而发笑,时而流泪。最简单的亲情画面,最复杂的生死哲学,同时存在与一个故事中,让人不禁想,人间即如此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母亲手记》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rq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