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这篇聊一聊,一个矛盾的现象:在阅读中,究竟是该逐字逐句学深悟透,还是快速阅读不求甚解?
先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这两种方式其实并不矛盾,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阅读的方式,要根据阅读能力的进阶来调整,要根据所看内容的不同来确定,阅读高手不会只使用一种阅读方式来看所有的书。
先从阅读能力来看,实事求一些,我们很多人阅读能力的巅峰,其实是在上学时期,那个时候学习课程多,考试压力大,所以对于阅读能力的练习也是最为频繁,有很多实战的场景。
再往前看,我们最先开始阅读的时候,就是看到一词一句、衔句成段、连段成篇,这是阅读的基本功,这个阶段,我们的阅读速度快不了,因为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等到后面看书多、做题多、考试多的时候,阅读能力就有了一些明显提升,特别是越往后的考试越考验阅读能力,不管是选择题、阅读理解,快速阅读或者完形填空,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我们的阅读能力。
比如,提取句子主干信息,快速定位段落中心句,捋顺上下文的衔接,清晰判断出文章的导向,这些都是基于逐字逐句阅读升级而来的阅读能力。
早前的时候,我们先需要逐字逐句阅读打基础,然后把阅读提速,特别是在应对考试的时候,可是到后面工作阶段,我们的阅读模式就需要进行转换了。
因为这个时候,相比求学阶段,我们阅读的时间有限,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要多任务并行,然后见缝插针地去阅读。
也就是说,职场人的阅读要讲究一个投入产出比,需要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里读得多,输入优质内容。
于是,这个阶段的阅读模式,就要向快速阅读,特别是快速浏览不求甚解的模式切换了。
而且越是看的多,越是容易不求甚解,比方说跟进行业趋势,找来看行研报告,又或者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专业书籍。
这些都能越快越快,因为很多概念、原理、方法,都已经很熟悉了,它们一再出现、重复,我们很容易识别出来,大脑也能快速理解。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工作阶段的阅读,都是不求甚解的方式呢?并不是。
因为没有一种阅读方式是通用的。
我们不仅要根据自身阅读能力来选择相应的模式,还要根据所看内容有意识地在阅读中加速或减速,这就像开车一样,有的路平坦顺直,那就可以高速前进,而有的路崎岖弯折,那就不得不安全驾驶、小心前进。
在阅读中也是一样的,有很多不平坦的地方,有很多拐弯的点,这都要逐字逐句去阅读、去理解,加深记忆,内化于心。
比如,初次接触的陌生概念,是一定要逐字逐句阅读理解的,搞清楚它的主体客体,搞清楚它的内涵外延,搞清楚它适用或不适用的情况,这些概念相当于路标,为我们前进指出了方向,如果对它一知半解,很容易在前面走错路。
比如,重要的逻辑论证,是一定要逐字逐句阅读理解的,很多文章或书籍的论证,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跟着作者的思路前进,找到他的逻辑线,然后理清楚来龙去脉,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逐步论证到当下,得出某个结论的。
这就像是看侦探电影,不能只是看表面现象,看那些吸引眼球的场景、画面,而是要跟着侦探条分缕析,一步步靠近真相、揭露真相。
而论证过程中的那些案例、数据,其实大可不必逐字逐句阅读,了解大概就可以了。
我们看的内容,无论是书还是文章,是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更多些,还是可以通篇不求甚解,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地方,那就是信息密度。
对于信息密度高的内容,就需要认真对待,可以逐字逐句看,以免自以为是造成误解;而对于信息密度低的内容,是可以快速浏览不求甚解的,不必担心错过了精彩内容,或者抓不住重点。
很多专业类、有深度的内容,就适合对重点内容逐字逐句阅读,而一些消遣类、娱乐类的内容,也就适合采用性价比高的阅读方式,查看大概也就可以,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也不用投入太多时间精力。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