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二(3)

作者: 点墨孤鸿 | 来源:发表于2023-09-04 23:49 被阅读0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圣贤经典而不精心思考其义理,在运用时就会背离经义,以至诬罔圣人之道;只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不学圣贤经典,则精神疲惫而终无所得。”

学习经典(圣人之书),思有研究的意思,大多数人读书只是囫囵吞枣,如同捕鱼的渔夫,只知道撒网捕鱼,不知道什么地方打窝,哪里鱼群比较多,网缝留多大等等,只是浮于表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又好比做题,任题变化多样,能够揣摩到出题者的目的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了。读书不去寻求书中语义背后隐藏的义理,会罔然无所得。不读书只凭自己去探索思考,终无所得,徒使人精神疲倦。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治学的人)如果偏执一段,不能够执两用中,这是最有害的。”

善道有统,殊途同归。去学习,有善有恶,圣人讲求中道,均衡,如果偏执一端不能均衡,那么都有害。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知’的道理吧!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孔子教子路“知”,自心本有之知,视为真知。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很多人去接受学习,因为很多因素比如面子,期望等等而糊弄过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经过以上五点去不断的践行,永有朴素的赤子之心,才能够长久下去吧?上位者也是一样的。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在其中了。”

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能完全了解的事,这就是疑。有疑问暂且不妄加论断,这是阙疑。谨言慎行,为官为人言语恰到好处,不可以多说,多则有失。做事须中道而行,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唯慎行,如这样才会减少后悔。有些圆滑呀。

衰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民众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为公的人,把邪恶自私的人置于一旁,民众就会服从了;提拔邪恶自私的人,把正直为公的人置于一旁,民众就不会服从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治理国家想要让民众恭敬、尽忠竭力并相互勉励,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对他们庄重有威仪,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民慈爱,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良才,又教育品行不善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乐于为善了。”

这两则我放在一起讨论。“亲贤臣,远小人”举用正直为公的人,舍弃曲枉自私的人,一位君主执政向贤臣靠近,远离道德修养不好的臣子,亲近忠信之人,如同“主忠信,毋有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一般,同时请文提到的五德,以孝道教民,以慈待民,举用善人,教化不能之人,这样的话,民众就会自发的相劝从善,当然,除了道德以身作则以外,还要有法制为保障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为政第二(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wc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