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如何成为作家
第1期学员中学艺是佼佼者,现在是省作协会员。我说他的次数很少,他常年在工地,对文学不太了解,只是很喜欢。有一次我说,不要文章里同时写几件事。毕业的分享会上,他说那一次听了我的批评,从此改了这个毛病。
第4期学员中乡土辣妈是优秀者,年初加入了市作协,作品接连刊载于报刊。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位偏僻乡村年近六旬的农妇,家人和邻居都不支持,能不笑话她就算谢天谢地了,却痴迷于文学,必定可以成功,但是需要点拨,太多的爱好者在低水平重复劳动,殊为可惜。我看了她作品,让修改,减掉多余的东西。她默默改了,给我看。我又说删减,她继续改。如此三五次(不记得次数了)。
上次内部座谈会,她才说当时很崩溃。我是故意这么做的,没有说太细的东西。人是不太肯删减的,断舍离谈何容易。只有一次次动刀子,才会知道减法是可以做到的。向自己开炮,才有效果。
第15期学员暖树(女)是初中地理老师,在青海小县城的镇子上教书。她写的很少,一年不到一万字,但是我要求的东西她都很尽心去做。正好一年毕业的时候,被破格招入省作协,目前继续跟着我强化。
有的朋友说懂了,但是不肯做,习惯太强大,不能真正下决心改变旧的思维,始终是低水平重复劳动。真心追求才会有所得,被动做,做一点润色和装饰,是写不好的,也不会坚持太久。

附:
忍耐是个好东西,现在的人没有耐心看完一篇作品。
有读者喜欢说输入输出理论。
输入输出,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将知识当作死的质料,而不是活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写作重在把握原理,作品从心里出来,但是心是什么呢?并没有几个人明白。这是美学问题不是心理学问题,更不是作文指南的问题。教科书只是基本的文字基础,写作如果凭借那点浅层认识,岂不是高中语文老师就是写作专家?中文系教授就是文豪?
如果觉得写作只需要死磕,读一堆书,或者编故事开脑洞学列大纲,搞什么思维导图,世上就不会有写作这项事业了,它和搬砖那样的体力劳动有什么根本区别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