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次期末考试能考双百,我就带你去旅游。”
“如此这次期中考试,数学能考80分,爸爸就带你去吃麦当劳。”
“语文什么时候考到90分,妈妈再给你买ipad的。”
你是否也是这样,希望以“奖(贿)励(赂)”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从而将来能成为人中龙凤?即使你不是这样,相信你也经常听到身边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好吗?我们先来看一下英国剑桥大学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
一个有趣的幼儿园实验
英国剑桥大学的教育专家做了一个实验:在幼儿园的一个班级里,随机把小朋友们分成2个组,玩同一种拼图游戏。
![](https://img.haomeiwen.com/i652100/659bb4da2ef137b6.jpg)
跟A组的小朋友们说:“在上课期间,你们只要拼出一个图,老师就给你们10块钱。”
而跟B组的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来玩拼图游戏吧:这个游戏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还有互相协作的能力哦。”
两组小朋友都玩得很投入很积极。可在下课铃响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A组的小朋友听到铃响后,一溜烟全跑出了教室,而B组小朋友们,仍在很投入的玩着拼图游戏,直到拼好了,才陆陆续续跑出教室去玩。
教育学家随机问了几个A组小朋友:“怎么没拼完就走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拼图是为了拿钱的,现在没钱拿了还拼什么呢?”。老师接着问:“那你们开心吗?”“开心啊,因为有钱拿!”孩子们大笑,兴奋的跑开了。
而问B组的小朋友们:“下课了你们怎么不出去玩呢?”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拼完呢!”、“拼图就很好玩啊,为什么还要出去玩呢?”接着,继续低下头,饶有兴趣的玩着拼图。
给孩子利益,孩子看到就是利益;给孩子价值,孩子收获的就是价值!
给A组小朋友一点小小的“贿赂”,小朋友们虽然玩得很开心很尽心,但他们不是为了“玩”本身,而是为了钱。
而没有给B组小朋友任何利益承诺,而是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意义和价值,小朋友们一样玩得很开心,而且更投入。他们享受的是本身“玩”的乐趣。
一个贿赂教出来的孩子
而在中国,很多80后、90后父母都在采用“贿赂”的方式教育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652100/08fcc99b2bc491e2.jpg)
前几天自驾带孩子去春游,看到旁边一个妈妈在喊她的儿子:“宝贝,快,过来拍照。”
“那你要答应给我玩iPad的!”儿子没有走向他的妈妈,还是蹲着玩他的石子,而是抬起头冲他妈妈嚷到。
“不行!你今天都玩了一天的iPad了,快,过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合个影!”妈妈有点生气的说道。
“不给玩就不拍!”胖嘟嘟的小朋友没有妥协,还跑得更远了!
“不拍就不拍,那你明天也别想玩iPad的!”妈妈也很生气的吼道!
多么悲哀啊。连拍照这点小事都被孩子拿来威胁!这就是平常用“贿赂”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后果 。
想提升孩子学习成绩,不要贿赂孩子,而要付诸价值!
面对学习问题,很多父母苦恼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玩心太重,于是就像开头那样“贿赂”孩子,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好好学习,提高成绩,将来成为人中龙凤!
![](https://img.haomeiwen.com/i652100/6832ec3e1cf31373.jpg)
可事实却是,小学时貌似有用,但孩子成绩很不稳定,忽好忽坏;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成绩就急转直下。然后父母开始着急,然后病急乱投医,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甚至请好的家教,结果都收效甚微。
为什么?就因为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你!而不是他自己!是为了“讨好你,让你欢心”,或者“为了让你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总之是为了“你”。
所以,当你给他的承诺和“贿赂”足够吸引他时,他就拼命去学,而当你发现他成绩好了,不再贿赂他,他就不学了。所以成绩忽上忽下。
而到了青春期,我们已经很难满足孩子的需求了,而课程也更难了,一旦早期的基础没打好,而孩子本身对学习又不感兴趣,那么想提升成绩,简直是痴人说梦了。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其实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夫子,已经在2000多年前就教会我们了: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小人做什么事,看中的都是利益;而君子做事,看中都是这件事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652100/a8e98e0347a6ce57.jpg)
小人更有出息,还是君子更有出息?毋庸置疑了吧。所以作为一个父母,想要培养出一个有出息、对社会有贡献的精英,请停止贿赂孩子!
而要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最本真的乐趣:探索未知。
我们家从来没有奖励孩子的习惯。上次儿子考了双百,很高兴,回来就跟我炫耀,但没有要求我要什么奖励。
我那天特意问儿子:“其他小朋友考高分都要求父母奖励他,为什么你没有呢?”
“为什么要奖励呢?”儿子疑惑的说道,“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啊,而且我觉得考高分就是对我日常学习最好的奖励啊!”
所以,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从来不用担心,也没给孩子多大的压力,因为我觉得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很多学习中等的人,走上社会,反而更优秀更有出息。而我孩子的成绩,反而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
我孩子成绩好,完全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对学习感兴趣。偶尔一两次没考好,他也总是会自我检讨:“太粗心了,那道题我平常都会的;只是考试时我觉得那题太简单了,于是粗心大意......以后我要吸取教训,不能再轻敌了.....”
如果你能做到不“贿赂”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那么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差不到哪里去,而且你也会很轻松!
你和你身边的父母,贿赂过孩子吗?你是怎么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的?欢迎留言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