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刷微信朋友圈,无意中瞄到了一位同学晒出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震惊之余是佩服。
同学联络不多,接触不多,印象中是位低调的理工男,公司的中层,也该是他家里的好父亲,好丈夫,因为偶尔有看到他为数不多的朋友圈分享的是女儿还有家人一起出游的画面。
同学期间,他也很低调,并不张扬,无论是外形还是课内和课外的活跃度,也都一般。但就如同常人所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持久战,并不是看哪个点、哪个时段有多喧嚣、有多辉煌和灿烂,关键的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勤勉和精进。厚积薄发,荷塘的迸发,在最后一晚,1/2荷塘可以在次日全面铺开,因为之前的酝酿,已经奠定了花开满塘的结果。
年少无知,年少不更事,我们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人群里最炫目,最耀眼的一位,也羡慕那些万人迷,众人追捧的校花和校草,标兵和尖子。但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曾经最耀眼的往往泯然于众人也,或者并未如期望中或想像中的那么优秀,而当初默默无闻的普通学生,甚至是丑小鸭们却一鸣惊人;这里有心理上的晕轮效应,和对比效应;也有的真的是天赋异禀,但过于提前透支,或睡在过去的荣耀,止步不前,成了伤中永。
所以,不要着急,不要焦虑,不要担心自己的勤勉和付出,总没有回报,不要羡慕那些已经辉煌的、或者投机取巧辉煌的,老天总会厚待踏实厚道的孩子,只是在慢慢的打磨他们而已,慢慢的耕耘,会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不要放弃努力,即便天资平平,只要日日精进即可,关键是自律、持之以恒的坚持。
同学的博士生涯刚开始,我相信,凭借他摩羯星性格,肯定会一步一步,迎来自己的毕业季,收获博士学位,走上新的台阶,而且也为子女树立了不放弃、爱学习的好榜样。毕竟,最优秀的教育就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多数人,总是惰性使然,习惯了工作的重复枯燥、习惯上班偷懒中敷衍,回家后的葛优躺,手机不离手,却将满腔的豪情和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无能为力,自己慵懒不上进,又何来权利,要求别人。
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尤为重视家风家训。西方心理学界,有着共识: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并指出人需要界线感,你的愿望就是你的愿望和孩子无关,孩子需要按照其个体的需求,自由生长,才能茁壮成长,健康灵动,也容易成就自己的人生,否则很可能一辈子在纠结中,满足了父母,而迷失了自己。
无论东西方,人性相通,道出了榜样力量的无穷,也提出了尊重个体、尊重个性的重要。
杂乱的感触颇多,是羡慕,勾起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念想;是激励,对当下懈怠和倦怠感的一种修复。
又有同学考上博士了(18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