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有想到,刘备是三顾茅庐,乾隆是六下江南,而我却是三顾六潭。
我“顾”的是从化区温泉镇石海村六潭队,石海村的七个社(队)之一。它是一个刁姓客家村,据闻其太祖来自广东兴宁。兴宁刁氏有一分支先是迁居增城;清光绪初年,有刁氏族人从增城迁至从化绿潭。而后,又有刁姓人家从绿潭迁至从化太平等地。时至今日,仍在绿潭定居的有二十余户,约一百五十人,占从化刁姓人口一半以上。
三顾六潭六潭古称绿潭,据说因村前有小海河最深的一个绿水潭而得名。粤语中,“绿、陆、六”三字同音,故又衍生出“陆潭”或“六潭”之称。最后,官方统一定名为“六潭”。
然而,在各类地图标识上,六潭仍然被标记为“绿潭”。不仅城中百姓,就连载客司机也多半不识此地,甚至从未听闻,接送客人的时候只得依赖卫星导航或乘客指路。六潭,养在深闺人未识,可见一斑。
深秋时节,我终于鼓起了勇气,走访了六潭。在半个月之内,我不仅三顾六潭,还厚着脸皮在六潭作客参加了婚宴,喝了杯喜酒呢!
请我来喝酒的是村中的刁二哥。他属于“志”字辈,在家中排行老二,他还有三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初见面时,相谈甚欢,他也只是随口邀约,没想到我竟赴约了。刁二哥开心嫁女,收到我的祝福红包,自然也笑着欢迎。
婚宴选在周中吉日,午后的客人不多,宴席已打包给了团队,主人家反而轻松起来。一回生、二回熟,我与刁二哥,以及他的兄弟、侄子们又开心地聊了起来。我们从婚宴举办地的刁氏宗祠聊起,到村头的六潭桥、小海河、乌榄树、木棉树,再到村中的风水塘,一直聊到村尾的篮球场、果园、灌渠以及村后的水电站。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刁氏宗祠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小,但印象最深刻的祠堂之一。其始建年代不详,后于1945年重建,又于2013年全面维修,至今一直是村民举办大型宴会之场所。宗祠进门的右墙上,嵌装着刻有六潭刁氏宗祠修缮芳铭录的一块石碑,还贴着2013年刁氏宗亲秋季庆典大合照。越是认真看下去,就越是感慨刁氏族人之忠孝团结。独守一隅、自强不息的六潭刁氏,让人肃然起敬。
让我感慨致敬的还有村前的六潭桥。小海河上共有二十多座桥梁,其中,六潭桥绝对是一个看点。该桥竣工于1997年初,总投资六万元,绝大部分来源于六潭队委筹资以及村民集资。桥面不宽,会车困难,甚至没有护栏,但已经是村民的百年夙愿了。桥头便是村中最古老的一株乌榄树,村民特意在树底立下石碑,碑文刻上当年捐资的名录。不久,又在碑旁种上两株英雄树。每年春天,十余米高的树上,红棉如约盛放。村民远远就能看得见了,过桥的时候,还更能欣赏到红棉在河中的倩影呢。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六潭人对修桥一事的感恩之情,真可谓发自肺腑矣。刁二哥的母亲就曾苦笑着回忆,六潭桥修建以前,村民就曾苦于交通不便,主动放弃了河对岸的部分水田和山地。那些年,村民只能通过小海河里那简陋的石砌桥,或者东灌渠那险峻的山涧路,艰难进出去讨生活。年少时的刁二哥及其三弟,就曾因为帮母亲推着满载西瓜的大单车过河,双双被水冲走,险些丢了性命。
如今,苦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村中已经传开,政府即将全面推进六潭桥的新桥建设。新桥将更安全,更宽敞,而且用不着村民集资了。近年来,政府帮忙拓宽了村里的围面大路、修建了路灯、污水处理池、篮球场,还有风水塘护栏等。从前的六潭客家人,食水艰难,娶妻困难,送嫁困难,探亲也困难,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刁二哥的大侄子,甚至指向他家的鱼塘和果园,开始憧憬着新桥开通之后,去搞一家民宿或者农家乐之类了。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来到了村尾,果然看见了他那“肥美”的鱼塘、静待丰收的火龙果园以及石榴园。我还看见了村民在荔枝林中的小型养鸡场,在灌渠旁山地上种植罗汉松的苗圃,在山谷水田里种植的葛根、丝瓜、迟菜心和大芥菜等等。这里的葛根,我是彻底惦记上了。
哦,对了,走到刚割过的稻田的时候,我还偶遇了刁二哥的老父亲。他今年七十五了,在孙女婚礼晚宴开始之际,他还在树下翻着箱子,仔细看护他心爱的蜜蜂呢。原来,他还是六潭的养蜂专家!看来,六潭还真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客家山村呀。
也许,三顾六潭,还是不够的吧。我想,我会一直“顾”下去。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三顾六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