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陂田的故事

作者: 朱二哥的一些事一些情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23:16 被阅读109次

       

大陂田的故事

        故乡叫大陂田,一个很土的名字,全称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大陂队,是隶属于凤院村的一个生产队(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期起,凤院村下辖19个生产队,绝大部分村民姓“欧阳”。只有大陂队的村民,因祖先来自与凤院村隔河对望的朱姓大村——山下村,故姓朱。

      据说清朝末年,约十九世纪中叶,大陂田还是一片荆棘丛生、野禽出没、人迹罕至的处女地。当时凤院村的欧阳氏村民,都无意开发这偏远又贫瘠的土地。只有沿着小海河逆流而上捕鱼捉虾的时候,他们才会经过这里。在漫长的岁月里,这是一片被遗忘的土地。

        后来,大陂田迎来了我的高祖,才正式开始了它的故事。高祖名字不详(村里老人说过,我记不住),我且尊称他为朱文公吧!据说他原为山下村村民,早年一心考取功名,但天意弄人,屡试不第。于是心灰意冷,满腔羞愤,带着妻小毅然告别了山下村,趟过小海河,来到对面的这片土地开荒牧鹅,隐居避世。一百多年以后,朱文公安身立命之地,逐渐繁衍成一条拥有三十多户人家两百多人口的小村落,名叫大陂田。考究起来,我应该是他的第五代或者第六代吧。

        这“大陂田”的村名倒是无从考究,虽不算大雅之名,但终究是各路祖先取的,轻易不能废改,这么多年一直沿用下来了。也许大家觉得越是土,就越是亲切吧。在我看来,大陂田这名字,谈不上大雅,却也朴实。“田”即土,“陂”字则有池塘、水边、水岸、山坡、斜坡等含义。“大陂田”也许就是指大斜坡上的田地土地,就是这么“接地气”!当然,翻开从化地图,很多村落的名字都带个“田”字,像份田村,田心村、新田村、中田村等等,还有一个泱泱古镇叫吕田镇呢。所以,“大陂田”这村名并不算什么“奇葩”,也不是什么“非主流”。

        大陂田只是凤院村的一个小小生产队,一处最偏安一隅的小合作社。这片小聚落距离小海河不足150米,距离凤院大村约2.7公里,距离105国道及从化街口市区约3.6公里,既避开了大城镇大村庄的喧嚣,又不至于与城镇与现代文明离得太远,交通往来,购物娱乐,恰到好处。

        无论你是开汽车,驾摩托车,骑自行车,还是步行,无论你是走在传统的村道大马路、还是新建的河堤绿道上,都不会觉得乏味和漫长。因为沿途风光无限,抬头可望青山果园,低头可见青菜绿苗,四季都能享受到鸟语花香。当然还有果香,碰上蝉鸣荔熟的季节,驾车呼啸而过,随手即可摘下一串岭南佳果,一笑而过。走在河堤绿道上,更是一路听流水潺潺,听千里莺啼,看茂林修竹,看杂花生树;甚至可以远眺双凤山,看那云卷云舒,期待鹰击长空那种惊艳,或者亲近小海河,看那水草荡漾,感受鱼翔浅底那种柔情。

大陂田的故事

        大陂田只是一个鸡犬相闻、安静祥和的小聚落。这里有青山绿水、田园牧歌,这里五谷可丰登、六畜也兴旺,这里的生活,简单,纯粹。村民们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没有过多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百余年来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这里,村前村后都是农田和果树,家家户户都能开门见山,推窗望月,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里,清晨会被早起的鸟儿唤醒,午睡会被窗外的鸣蝉闹袭,到了晚上也别指望夏虫会沉默。这里的傍晚炊烟袅袅,家家饭香四溢。这里的夜晚繁星点点,处处欢声笑语……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大陂田的村道大大拓宽了,防洪绿道也修好了,路灯也竖起来亮起来了。除了荔枝龙眼,这里也逐渐种满了“甜甜蜜蜜”的沙糖桔树了。大陂田再也不是以前的穷乡僻壤了,这几十户人家也在你追我赶,争先致富,努力实现着家家户户有房有车、买房买车的美好生活了。

      大陂田,名字虽有“大”,其实并不大,方圆甚至不足千米。但,她又很大,很大。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她是祖先留下来的一方净土,她是一片“大”到可以书写故事和创造传奇的家园。这里有我喜欢的山和水,有我关心的人和事,这里种着我的荔枝龙眼,住着我的父老乡亲。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成人,我大概也将在这里老去,叶落、归根……

        苏轼曾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只想冒昧偷师,满怀深情地说一句:“家住大陂好风光,不辞长作从化人”!

大陂田的故事

相关文章

  • 大陂田的故事

    故乡叫大陂田,一个很土的名字,全称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大陂队,是隶属于凤院村的一个生产队(合作...

  • 一亩八分地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院村大陂队(大陂田村)的“陇尾”,其中的一亩八分地,是我家最大的一块耕地、平地。我前半...

  • 大陂古井

    地球人都知道,井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东西,然而它又是极不平凡的。在大陂村,就有这么一口井,它从前是一个传说,...

  • 晒谷场的历史

    晒谷场,从化俚语俗称“禾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南国乡村常见的基础设施。大陂田村虽然地小人稀,却...

  • 古诗人村居有感-诗五首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

  • 大陂村的冬天

    又是一年双十二,一觉醒来,山区小城从化已徘徊在10℃左右的低温了。在珠三角地区,这就算是成功入冬了吧。 于...

  • 萤火虫与侄子

    五月初,连续两个周末,我都逃离了市区和城镇,躲在大陂田农村老家当起了全职宅男。帮母亲做饭,洗碗,喂鸡,甚至...

  • 大陂村“酒鬼”

    蝉鸣荔熟的季节,也是大陂村“酒鬼”喜出望外奔走相约、喝酒吃肉吃香喝辣的季节。 说到酒和“酒鬼...

  • 黑山与小海河

    故乡大陂田,风光秀丽,依山傍水,村前流淌着一条婀娜多姿的小海河,村后横卧着一座连绵起伏的丘陵——黑山。这小...

  • 尘封帝国(029)梁田陂大战

    (五)梁田陂大战 朱温、李克用,还有那个投机专营的王重荣粉墨登场之后,我们再把视角放回到黄巢这里。重新占领长安城后...

网友评论

  • 含辛鱼:文字优美。但存在本地散文写作者通病,没有人物刻画。无人的文章无魂。

本文标题:大陂田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glu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