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路11号就是一扇小小的铁门,因为太不起眼了,不是特意来这里的人,大概经过几十次都不会发现。
推开这扇小小的铁门往里面走,经过一条窄窄的走廊,书店就出现了。
里面有两间放书的屋子:一间大一些,一间小一些。外面是个放着木质长桌和金属椅的小院子。
白安喜欢坐在里面房间一个角落的座位上。这里有一张朱红色的小圆桌,水绿台灯和两把紫色丝绒的靠背小沙发。
对着墙坐的时候,背对着一屋子的人,充满了安全感。右边外露的墙面上爬着绿色的青苔,那深深浅浅的绿色在极力告诉大家它们是鲜活的生命。
逃离1984她正在读一本从书架上随手拿到的书,看到三分之一,手机忽然震动起来。
点开未读信息之后,是杜先生的信息。
“你在哪里?”
“在书店。”
“哪家?”
他总是喜欢这么追根问底。
“1984 。”
“1984?这不是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吗?”
“我不太清楚。”
“那村上春树呢,你总该知道的吧,像你这样的文艺青年。”
“村上春树怎么了?”
“他写过1Q84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这部小说就是致敬了1984。而且1984这本书是1949年发表的,当时作者故意把48写成了84。不过更巧的是这本书出版的这年就是村上春树出生的那年。。。。。。”
手机不断地震动,他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言论。
白安只能把手机调成了完全静音模式。
“真是,这些你不会都不知道吧。”
又是这样居高临下的态度。。
白安回了句:“是啊。”然后合上了手机。
像是一堆纠缠在一起的藤蔓被扔进胃里,一动就被磕到了。
她和杜先生是在一次文化沙龙上认识的,她还记得他第一次在聚会上看见彼此的情形。
他是那天聚会上穿着最复古的男士,像是直接从时间机器里跑过来的人一样,典型的90年代装束:素色的西装里带了条印花的领带。
他目标明确,径直朝着白安走过来,走到她身边之后,拿起一本书说
“现在喜欢看书的人不多了啊,尤其是像你这样年纪的女孩子。”
“像我这样年纪的女孩子?”白安愣了一下,抬起头。
“是啊。我认识的像你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大多是喜欢打扮逛街,看没营养的泡沫剧,很少有你这样的。”
“你这么说好像认识不少女孩子。”
“那可不是吗,做我这行的,天天要和漂亮女孩子打交道的。”
“请问您是做哪一行的呢?”白安尽量恭敬地问。
“哈哈,都忘了自我介绍,鄙人姓杜,之前是做星探的。”自豪的笑在这个人的脸颊上荡漾开,顺着脸颊的弧度不断地流淌下来。
白安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哦,当然了,我不是为了这个过来和你说话的。”杜先生收起笑容,义正严辞地说,“和你只是想交个朋友,文学朋友。”
而这两周的文学朋友交下来,白安只觉得精疲力尽。
逃离1984他先是把她的社交软件翻了个遍,然后精心安排每一次谈话内容,力求自己的每一次谈话都能凸显自己的“学识渊博” 。
白安最开始是觉得挺有意思,每天都能听到有趣的事。然而很快就发现了端倪:他的每次有备而来只会让她自己完全插不上话,只能做一个点头称好的倾听者。
他今天写一首诗,明天做一首曲,后天又捣鼓出一件艺术品,变着法地要在白安面前显示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说到底,这个人不是想要找文学朋友,只是想找个崇拜他的对象吧。
白安轻轻叹口气,把手机翻过来,想看一下时间。
屏幕上面显示的信息,依旧是杜先生发来的
“说到这里我倒是来了兴致了,挺想看看这个书店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条也是他发来的
“我就在附近,现在过去找你啊。”
白安大惊失色,胡乱地把桌上的东西往包里塞进去。
五分钟后,她像是逃跑似的冲出了书店
杜先生的新信息又来了
“我到了,怎么没看见你呢?”
“真是不好意思,我已经回家了。”
“哟,那可真是不巧了。”
“不过我在这里发现一个挺好看的台灯呢。”
他继续自顾自发着信息
“这种台灯现在可不多见了,像是从波斯那边运过来的。台灯你应该也不了解吧,我和你说哦……”
啊……救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