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二十条》观后有感

《第二十条》观后有感

作者: 守夜人MISS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13:29 被阅读0次

      和友人一起去看了《第二十条》。

       我并不是一个关注时事政治的人,我的世界是简单且匮乏的。虽然30+的年龄,但遇到的颠覆我生活的恶人恶 事,我并不曾遇到 。所以,从情节上看,“郝秀萍”一家的经历对我的冲击力是最大的,公交车司机的见义勇为却锒铛入狱,孩子制止霸凌行为却反被倒打一耙。“谁弱谁有理”的理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着当今社会的主流位置,从“路人扶起老太太却被污蔑为肇事者进行赔偿”为起点,一个“谁弱谁有理”的时代就开启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思想就长在了人民的心中,从刚上小学的孩童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知道救人有代价,见义勇为要留证据。

        这种社会状态是畸形的。做好事要付出代价就等于作恶成本降低。当天理和公道被权势、金钱、滞后的法律条文和墨守成规的顽固者遮蔽,当司法机关不再是百姓心中公平正义的代表,当一个国家的司法机关不再为百姓最朴素的愿望争取正义,国恒亡。中华民族用漫长的历史告诉后人: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华民族也用漫长的历史告诫后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康有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中华民族更是用漫长的历史告诫后人:自古凡革命,无不有流血牺牲者,当从吾辈开始!

       “做正确的事情,总是有代价的。但你不能明知道这件事是正确的,就因为它有代价就不去做。”“当我们穿上这件衣服成为司法机关的一员,我们就代表了公平正义。”“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法,不应该为不法让步。”“我们要把一个怎样的世界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呢?”“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在电影院里,听到这些话,一句句,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那种感觉非常复杂,那种拼尽所有力量与全世界抗争在最绝望的时刻又胜利了的不真实感。改革者们,一次次用历史证明,只要你对正确的事情足够坚持,那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改革者,是理想主义在现实主义的土壤里开出的最美丽的花。“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两千多年前的商鞅以身殉法,告诉我们法大于天;而距离我们不过百年之前,无数的革命烈士身体力行,以身试法,变法图强,探索出一条独属于中国人的道路,用生命践行,换来一个开天辟地的新中国;更了不起的是40多年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又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更是带领我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这个世界上离不开理想主义者,人总是要有梦想的,有梦想才能有方向有动力去推翻重建,梦想可以破除万难。也不必恐慌自己会身后无人,因为一个改革者倒下了,千千万万个改革者会站起来,前仆后继,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电影除了体现“维护法律公平正义”主旋律之外,还反映了当代中国人中年夫妻的现状,从而增加了电影主题的层次感。最难得是电影添加了大量的喜剧元素,让这部主题略显沉重的电影却显得轻松活泼,诙谐幽默。而且电影中的演员,无论大小角色,都刻画得立体且丰满。村中恶霸在郝秀萍跳楼前的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在郝秀萍跳楼后的投案自首,纷纷交代,诠释了什么是欺软怕硬,更是再一次验证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发疯的时候世界都害怕”.......

       电影散场的时候,看了一下导演——张艺谋。不愧是名导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二十条》观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hv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