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自信表达:如何在沟通中从容做自己》。
这本书是由加拿大私人心理治疗诊所主任兰迪·帕特森博士所写,里面包含了很多有效认知行为技术,帮助读者更加真实和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被动型沟通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三个关键,分别是:被动型沟通风格、明确立场以及尝试自信的非言语表达。
①
『被动沟通,你中招了吗?』
我们有时候会屈服于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帮你完成剩下的工作?我的工作也还没完成……不过好吧,可以,交给我。”
我们有时候会随大流,比如:“去那家味道不怎样的网红餐厅吃饭?恩……好啊,那边环境还行。”
我们有时候从不批判或给出负面评价,等别人发表完意见才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认为以上三种情况就是你的日常,那你可能属于“被动型沟通风格“。
这种沟通方式的形成可能与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比如是因为童年时很少有需要拒绝的机会、从小接受的就是服从长辈的指令或者是从小提出的需求都不被尊重等等。
如果你希望有所改变,首先要学会“讲道理”。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不要怕这个想法被否定。当别人提出意见来与你讨论的时候,你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结合,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优化。你可能会怕自己表达的观点太过肤浅,这时候就可以开启“请教模式”,以请教的方式和对方讨论。
自信表达是一项技能,有的人尝试自信表达,觉得心理别扭,甚至感到哪里不对劲,于是便认为自己不适合自信表达。其实,这样的感受就像第一次开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笨拙,但是随着不断的练习会变得越来越熟练。
②
『明确立场,痛快拒绝』
当你开始尝试自信表达时,可能会采取主动的态度去沟通,但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拒绝障碍”就是被动型沟通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他们通常很难拒绝他人的要求,无论这个要求有多不合理。
“能不能把你的车借给我用一天?”“能不能在你做的PPT上加上我的名字?”这些问题让你内心抗拒,但你是否依旧会答应?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明确自己的立场,如果想要拒绝就明确地告诉对方。
我们为拒绝障碍者总结了一些“明确拒绝”需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用自信的肢体语言:目光直视,抬头挺胸,双手放松,姿态保持平常,声音平静让别人能听清。
2、说话前确认自己的意愿: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答应对方的要求,就别急着回答,想清楚什么是你愿意做的,什么是不愿意做的,必要的时候你可以回复:“晚点再说。”
3、杜绝不必要的道歉:我们通常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情况下道歉,当你的拒绝并没有错时,你不用道歉。
③
『自信的非言语表达』
或许你已经对自信的表达跃跃欲试,但先别急,来看看非言语的表达技巧。
你是否有过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意图而无法继续沟通的经历?“他是不是因为我不会用微博而看不起我?”“我刚刚打断了他的讲话,他是否在为此生气?”“他是不是在骗我?”
一般来说,在双方的沟通过程中,非言语渠道观察到的信息比言语渠道获得的信息更为精确、完整,比如言语信息是,“我知道你能做到的。”但非言语信息是试探的声音、踌躇的语气、强挤的笑容。
在这种情况下,当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有所偏差的时候,我们会更愿意相信非言语信息。反过来,如果你的非言语信息传达了错误的信号,那么你的自信表达也会大打折扣。
比如希望自信地向自己的老板提出加工资,但心里没底,你的行为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示弱;或者你本身状态很自信,但在与他人沟通中习惯性地频繁移开视线,给别人一种很不安的感觉。这些都是非言语信息传达出的错误信号。
所以,当你练习自信表达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非言语信息是否传递出了自信的信号,比如直立的姿势、放松的肌肉、与人交流时适当的距离、持续的眼神交流……只有真正做到“言行合一”,你才能将自己的自信表达传递给对方。
总结一下,通过“讲道理”、痛快拒绝和利用非言语 信息,不断建立自信,不断尝试,你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自信表达。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哦。
参考书目:《自信表达:如何在沟通中从容做自己》[加] 兰迪·帕特森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40965/f8bed433eea4680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