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南/日更第8天,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看武志红老师的《家为何会伤人》,有一段话让我很震撼:
自信,通俗理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然而,从逻辑上讲,不存在A相信A,存在的,只能是A相信B或B相信A.
那么,什么叫自信?简单来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套用客体关系理论的话,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我从小就是比较不自信的孩子,看了这段话之后,我就在想自己六岁之前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再问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给不出真正的答案。
过去毕竟是过去了,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过去,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跟过去和解,重新认识自我,自我救赎,找到自信。
但这个过程是何等的艰难,首先,认识自己,该从何认识?其次,都认识自己的哪些方面?我也很茫然啊!
这也给我们年轻的父母们提了个醒,如果可以,请尽量多的给予孩子爱,不缺爱的孩子,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我们在班级总会遇到这样的孩子,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老师表扬或者批评,他都没什么变化,那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会获得老师同学的喜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孩子在幼儿期没有获得父母的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我们作为父母,没办法改变自己小时候的经历,那么就请给孩子一个健康、充满爱的童年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三岁前,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这里的长时间是指两周以上,长时间的离开会让婴儿产生抛弃感,长大特别容易有不安全感。
第二,无论孩子做什么,请用鼓励的方式。经常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遇到难题时,自己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找借口或者逃避。因为小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在父母的鼓励引导下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当成年后,也依然会想尽办法去解决困难。
第三,妈妈的情绪永远比孩子自己的情绪更重要。不要总想着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自己强颜欢笑,孩子是感觉不到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婴儿也是很敏感的,他们能清楚的感受到妈妈是开心还是失落,然后会根据妈妈的心情来调节自己的心情。所以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宝宝,妈妈先成为一个快乐的妈妈吧!
第四,教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拥有足够多爱的孩子,一定差不到哪里去!父母跟孩子建立健康的关系,那么孩子长大后也能和其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虽然,没有经过考试,我们就取得了作为父母的资格证,但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合格的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