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诗织被山口敬之迷奸了。
面对这样的一则消息,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无关痛痒,不过就是一个女性被侵犯而已,很平常。
她又没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于性侵犯罪分子的包容度如此之高。而且还会连带揣测,一定是她穿着暴露,或者宿醉不归。
在多少人看来,穿着暴露和宿醉不归就是等同于女性再向犯罪分子say come!
01
这种事太常见了
诗织处于绝望的深渊,但新闻出身的她还是选择了相信警察。最终鼓起勇气去报警。
结果负责本案的警员A却表示:
“都过去一周了,不好办呐。”
“这种事太常见了,立案调查有难度啊。”
“这类案子,作为形势案件处理是十分困难的。事发之后没能立刻采集对方的精液,进行DNA检测,所以证据不齐全,相当棘手。”
警员A反复强调案子难办。甚至劝说诗织放弃报警,因为对方是媒体界知名人士,若这事真的闹大了,诗织以后几乎不能在该行业发展了。
诗织以为她好不容易报了警,就能站在起跑线上,却不曾想过还没等枪响,裁判就让她弃赛。
02受害者就该有个受害者的样子
日本文化也很奇特,女性与年长者交流几乎全是敬语,连说“不”这样的拒绝词汇,都会被当做是欲拒还迎。
她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母语,拒绝侵犯、保护自己。
在此之前,她一直反复哀求“请你停下”,气势太弱了。她只能劈头用英语骂他:“What a fuck are you doing!”而这句话,翻译成日文,也不过是“你想要干什么!”
当诗织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时,她的父亲却把怒气撒在了诗织的头上:“你干嘛不更愤怒一些啊!你应当生气啊!”
而警察也曾说过同样的话:“你要哭得更凶一点,更愤怒一点,不然人家感受不到的。受害者就该有个受害者的样子啊……”
那么,到底受害者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原谅我,历来只听说过“道歉,就该有个道歉的样子。”又或者“认错,就该有个认错的样子”。
从不曾听说过,受害者,就该有个受害者的样子。
03千万不要用日语举办发布会
直到最后,妹妹都反对她举办记者会。
“姐姐说的我都很清楚。我也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你这样做是为了我和我的朋友。但是,为什么就非得姐姐来做不可呢?”
妹妹执拗地反对,甚至说:“要是用英文举办发布会,倒是还能想象。可是,千万不要只面向日本媒体,用日语做这件事。”
不能获得妹妹的理解让她格外难受,直到本书完成,她的妹妹也没再和她对话。
此处,有读者批注说是说日语时就会保留日本文化中的谦和,而用非母语进行沟通时,人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一种与母语完全不同的性格状况,用英语可能会更着重于阐述事实,以及更好地抽身。
此外,山口势力过于强大,或许有日媒参加记者会只是看热闹,报道也会有失真的可能。
书中有很多片段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上是其中三个。
一方面,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在自己的国度竟然不能用母语保护自己。几乎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因为她们说“不”并不代表拒绝。除非强烈反抗并且为此受伤,才有可能代表拒绝。
因为以书中的说法来看,女性在遭受外部侵犯时会出现“僵死”现象,她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反抗。
另一方面,我也很是疑惑。为什么受害者就得一直“维护”她的受害者形象呢?她怎么就只能穿黑色套装,表现出一副阴郁、低沉的样子呢?
难道从被侵犯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再是她了吗?真的就只是一个虚无的、没有面貌、没有姓名的受害者形象了吗?她就没有再拥有快乐、成为一个具体的“人”的资格了吗?
难道非要卖惨来获得同情吗?
当我面对类似的境况时,我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我不知道。
很多屈辱的事情发生之后,大家都只想息事宁人,怕自己的名节不保。怕自己不会被自己身处的社会接纳,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亲友。
每个人都有藏在内心的秘密,不愿意说出来。但是,也许你死守的秘密,难以启齿的事件,在别人看来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而已。
但它总会在某些静谧的时刻,占据你的脑子,连带着那一份被所有人都悉知的恐慌与羞愧。
或许当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能够坦然面对这个问题,甚至不存在“解决”一说。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刻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这个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包容程度本来就不一样,尤其是在两性问题方面。或许我的内心深处也一样。
多少个家庭、父母会洋洋得意地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我家是男孩,怕什么?不吃亏。”
“不吃亏”这三个字,纵容了多少人?又祸害了多少人?
现代的性教育也是完全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家长、学校对此闭口不谈,以为孩子能无师自通。也许有一部分的孩子确实聪明,能懂?但是,还有一部分,是真的不懂,这试错的成本谁又能承担得起?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接受必要的两性教育,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别人。避免因为无知,而造成更多的悲剧。
如果真的不幸发生了此类事件。
我们要学会意识到自己仍旧是原本的自己,还是值得被爱的。要学会为自己解绑,不要给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
即使不能轻松地面对生活,也要试着走出来,面向太阳,让阴影留在身后就好了。
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写在最后,经过四年努力,诗织小姐胜诉了。
伊藤诗织,从小就是一个极有主见的女生,自己赚钱留学,一心想要做一个新闻记者。思想是较为开放、独立的。
山口敬之, TBS新闻台前华盛顿分台台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传性人物自传的撰写者。
本书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代入感很强。
很多细节描述都让人感同身受、细思极恐,比如抓捕令突然中止、“准强奸”概念、山口反诉要求赔偿等。
阅读此书,总会有一个片段会让你感到震惊,总会有一个片段会让你陷入沉思。
同名纪录片也很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