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频繁上岸如何应对预防

作者: bdd3cb2c8b94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5:47 被阅读0次

    近期很多养殖户反应,扣蟹下塘后出现频繁上岸现象,甚至出现部分损伤,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直接影响第一壳的成功率,并对以后的蜕壳生长留下隐患。建议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温差应激性上岸。雨水多、水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差大,扣蟹对温度敏感,下塘后应激反应较重,尤其是外地运输的苗,反应更强烈。此种情况以水质清瘦、水位过浅的池塘较为常见。建议措施:晴天低温肥水,维持水体保温能力,水位过浅的适当加点新鲜水再肥水。

    2.缺氧浮头性上岸。目前扣蟹都集中在环沟里,环沟水域有限,水位也不深,导致继密度过高,溶氧压力大,特别是水草载得稀疏、没肥度的池塘,很容易缺氧,导致扣蟹上岸。此类现象一般发生在晚上,上岸数量多,天亮后一部分会下水,少部分蟹留在岸边浅水区域。建议大家以后一定要在放苗前将水肥起来,水体投入水产em菌液,增加光和细菌,以培养足够的藻类产氧。

    3.药残中毒和肝胰脏受损性上岸。上岸的苗子扒开来看后,发现肝胰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白,一是扣蟹越冬前没有进行营养强化,导致越冬期大量消耗肝脏里物质和能量,出现发白,另一方面毒素药残的刺激及致病菌感染,也会导致发白。此类上岸现象一般都伴随着一定的损伤,要引起重视。很多地区习惯用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清塘,低温下药物残留时间长,且大部分残留在底泥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释放毒素,扣蟹经长途运输后活力受影响,身体代谢水平低,无法抵御毒素侵害,加上甲壳类水产动物本身对农药很敏感,导致中毒,大量上岸。这种情况白天和晚上都有,而且上岸的扣蟹行动缓慢,反应迟钝,通常蜷缩在岸边形成“僵蟹”,上岸不下水。建议措施:清塘后一定要过水,针对性解毒,注水后加入益富源水产专用菌液每亩2公斤,补充有益微生物,吸附分解残留毒素,抑制有害病菌。

    4.PH变化大导致的上岸。3月上旬晴天居多,而近期伴随新一轮降雨天气,导致光照少,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PH值比晴天时低,加上水位浅,导致短时间内PH等水体理化性质变化过大,扣蟹不适应而上岸。可以加入小苏打调节水质,提高pH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蟹频繁上岸如何应对预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mg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