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来简书两个多礼拜了,写了20篇文章,5万多字,36个粉丝,21个喜欢,光景甚是惨淡。
要说我与写作的缘分还得追溯到小学时期,那时候,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还上过省级以上的报刊和《小学生天地》杂志。只不过之后就没有之后了。到大学毕业那会儿,为找工作到处投简历,在“兴趣爱好”一栏里实在没啥拿得出手的项目,我就写上“写作”二字,希冀能够给我的经历锦上添花。现在想想实在是惭愧。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而且是很强大的天赋,充满灵性的文字必然是天赋浇灌的结果。没有的天赋的人即使再勤奋,也只能输出平庸的文字。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日本著名漫画家井上雄彦的纪录片《最后的画展》。井上雄彦也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我曾经极度痴迷他的《灌篮高手》,不分昼夜地翻看,记住主角们的每一句台词,用中文标注日文歌词(唱得不堪入耳),孜孜不倦地在草稿纸上临摹……在我枯燥、乏味甚至轻度抑郁的青春岁月里,只有《灌高》的虚拟世界能激起我心底零星的激情和波澜。年轻时的我是有点厌世的。
《最后的画展》纪录的是井上雄彦筹办《浪客行》画展的经历,21天要独立完成101幅画,其中有很多是巨大的展板画。井上每天从早上十点画到凌晨三四点,睡在帐篷里。在距离画展开幕只剩5天的时候,他还有30幅没画,开幕当天甚至还通宵画到了早上,最后高质量的完成了全部画作。而他日常的工作也就是三个字“画画画”。
记录片看完,当年追《灌高》时的激情和动力再次如潮水般从我心底涌起。我发觉所谓的天才根本不是天赋加持,而是变态地勤奋。
村上春树说:“写文章本身或许属于头脑的劳动,但是要写一本完整的书,不如说更接近体力劳动。”
以前一直以为写作,亦或者说艺术创作是独立于上班族之外的一类特殊工种,是靠灵感来支撑的,像李白、苏东坡一样喝点小酒,然后风花雪月、吟诗作赋一番,就千古流芳了。但我现在明白作家和上班族没什么区别,每天一大早就要坐在书桌前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深夜,更苦逼的是上班族尚可敷衍上司和领导,而作家是无法敷衍自己和读者的,写作的过程是修炼肉体的同时压榨灵魂,是比上班族更为难耐的体力活儿。那状态有点像《妖猫传》里白居易质问空海:“你能体会我无数个寒冬深夜里苦思冥想跪求一字的痛苦吗?”这种工作仅靠灵感是难以为继的。
诚然,写作,包括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但不知疲倦地勤奋才是灵感不竭的真正源泉。如果把天赋比作璞玉,那勤奋就是那块他山之石。井上雄彦能贡献《灌高》、马尔克斯能贡献《百年孤独》、曹雪芹能贡献《红楼梦》……皆因他们付出了非人类的努力和勤奋,如果没有这些努力和勤奋,他们的天赋将永远沉睡。
那又是什么激励或刺激他们持续不断地自虐呢,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是现实压力,但我始终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自于热爱——发自内心的狂热的爱。对于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勤奋的过程是一种自主选择的热爱,外人看是折磨和痛苦,他们却享受到了极度快感!所谓的天才大抵如此。李碧华说“不疯魔,不成活”也是这个理儿。
我忽然找到了写作的原动力——不是只有有天赋的人才配写作,只要热爱写作并愿意坚持写作的人都有资格去写作。对简书上那几个惨淡的数字我顿时颇感欣慰,别说与那些大作家相比了,就是与一般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比,我也不见得比他们勤奋,没有体会过肉体的极端痛苦,只能说明我热爱的还不够,勤奋程度还不够。
以前觉得写作是一场灵感或天分的盛宴。但现在我更愿意把写作看成是一场修行。既然是修行,就要不断地去坚持,去用心地观察周边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去品读经典,与牛人对话,去不断地梳理整合再造自己的精神世界,用文字与内在的直觉、创意、情感和意念产生联结,直至剥尽灵魂的衣衫,与他赤裸相对。
于是,我这个100%纯写作小白决定重新拿起笔来写作,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作为填写在兴趣爱好栏里的一项求职技能,也不为成名,而是为了见天地、见众生、更是为了见自己,我想体会一下肉体折磨所带来的精神快感究竟是什么滋味。
当然,我离作家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充其量只能当个写作爱好者,我的天赋不足以支撑我在另一个维度里构建起一个烙有我个人强烈风格的精神世界,但我知道我爱写作,它是我的精神寄托和图腾,我在内心里无数次地鼓励自己要坚持,虽然这有点中二,有点鸡汤,但鸡汤还是要有的,热爱也是需要鸡汤来滋养的。
虽然我错过了写作的黄金期,但没什么好可惜的,山姆·沃尔顿44岁创办沃尔玛,褚时健70多岁开始种褚橙,姜子牙80多岁才遇上周文王当上丞相,日本的柴田丰奶奶99岁出诗集,人生或许会有错过,出名或许要趁早,但开始一项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只要你的心跳还在,就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PS: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合您胃口,就请顺便给我点个赞呗,如果有意见建议,就请顺便评个论呗,当然最好能互相关个注,我想看看互相作用能带来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作者:80后双子女,民盟党员,简书作者,不甘囿于在体制内的文艺女中年一枚。我在这里聆听您可歌可泣的故事,书写温馨动人的文字生活不易,让我陪着您一起成长。
.
齐帆齐第四期写作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