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莹:请教老师、书友:什么是认知框架?能给它下个定义吗
高鸿鹏:例如一本书的目录
吕莹:谢谢高老师,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问、选、慢、懂、记、改、悟是高老师构建的读书的认知框架
高鸿鹏:可以
吕莹:处理问题的认知框架:问题是什么,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造成的后果,如何解决问题(人包括自身和可借力的他人、物,时、地等)
吕莹:请教老师,这样理解是否可以
高鸿鹏:有区别
高鸿鹏:例如“问、选、慢、懂、记、改、悟”,是作者提出关于读书的认知框架
高鸿鹏:可以去读今天公众号发的“如何提问”有解释
比如我面对求助的学生,
1.描述问题2.聚焦主要问题
3.寻找可解决问题的资源(自身、外界)
4.筛选当下可用的策略
5.付诸行动
6.反馈矫正
描述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寻找资源(自身、外界)-筛选方法(可操作)-行动-反馈矫正,这个循环往复的环,是我的认知框架或者应用模型吗?
金句:当认知框架和应用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建立应用模型,用模型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旦有了应用模型,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用模型固化成功的经验,有效解决新的问题,模型日趋完善,功能就越来越强大。P 156-157
理解感悟:特别喜欢这句话,但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会接下来多读多问多学,理解的深一点才来写。
我当下的理解是,找到共性的规律性的,构建可以迁移的方法策略等,可以用此处经验,解决别处的问题。
比如,我在面对学生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应用模型:描述问题-聚焦主要问题-寻找资源(自身、外界)-筛选方法(可操作)-行动-反馈矫正,当然,这是一个闭环。(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
词语解释:(待完善)
1.认知框架 :是个体处理信息和建构信息的认知方法与策略(例如:问、选、慢、懂、记、改、悟是高老师构建的读书的认知框架)
2.应用模型(application model)是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用于解决或处理某些特定问题的模型。2012年公布的地理信息系统名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