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秋山:对情绪的深入理解

秋山:对情绪的深入理解

作者: 秋山2008 | 来源:发表于2020-07-05 11:57 被阅读0次

    很多人都分不清感觉、感受和情绪的区别,甚至分不清感受和想法的区别,常常混用。平常分不清也无所谓,反正大家都分不清,所以沟通成了雾里看花。

    我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几乎也都是扯不清理还乱的情况。只能自己凭感觉来梳理一下,你看,我们常用的“凭感觉”里的“感觉”和我一会要说的概念也是有区别的。因为俗用语言和概念语言是不那么一致的,俗用是交流用的,概念是学术用的。不想搞学术的人自然不必较真,也可以不用再往下看。

    举个例子,我们常说的“这个人情商好高”,一般指的是这个人开朗、善于交际、懂得让别人开心满意,甚至因此而得到不少好处。但其实“情商”是指情绪商数,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情绪、感受他人的情绪并且具有调节情绪能力来促进人际关系的一个能力值。俗语中“情商高”的人很可能是讨好型人格或者懂得一些相处技巧,也许并不是一个学术概念的高情商的人。那么为什么要来搞清楚学术概念呢?对不做学术的人有什么好处呢?

    很多父母都希望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这样孩子成年以后更容易交到朋友、赚到钱,这是大部分人的朴素愿望。但是如果不清楚“情商”的概念,父母就会这样培养孩子:

        1.把内向的孩子搞得外向;

        2.让孩子学会看人脸色行事,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3.追求表面的假象——即使很讨厌也要表现出欣赏和崇拜,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用假性自体与人相处。

    而懂得学术概念“情商”的父母可以这样培养孩子:

    1.能懂得自己的情绪状态,知道自己正在兴奋或者正在悲伤,不对情绪产生评判,有调节情绪幅度的能力;

    2.能懂得别人的情绪感受,及时给予共情,采用适当的策略去帮助对方,使关系更加融洽;

    真正高情商的人人格状态成熟稳定、自体感强,不容易被环境所左右,懂得识人用人,具有更加有策略的行为能力,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以上这个例子说明搞清楚学术概念的重要性。这也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专业性可以给非专业带来现实的指导性。

    下面说说我今天想搞清楚的几个概念:感觉、感受和情绪。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内部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譬如颜色(红黄蓝绿)、声音(高频低频)、味道(酸甜苦辣咸)、气味(香臭)、体觉(痛痒)等。

    感受,是通过感觉传递到大脑后身体产生的本能反应,譬如看见红色就觉得热,看见蓝色就觉得冷,吃到甜的感到很舒服,吃到辣的感觉很难受,身体疼痛的时候感到苦,所以叫痛苦,等等。感受是比较直接和快速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即发的。

    情绪,是对感受产生想法之后的再反应,譬如同样吃到甜很舒服,一个人觉得很开心,另外一个人想到甜的东西容易蛀牙、容易长胖,于是吃到甜食就不开心,要拒绝;同样是老公晚回来,老婆的感受都是不爽,都希望老公能多陪自己,但是一个认为你天天加班还赚不到钱,情绪是非常生气,另一个觉得你工作很努力辛苦,情绪是很感动,这就是感受相同而情绪不同。

    感受是更直接的反应,只需要被觉察到,没有好坏之分。情绪是和想法捆绑在一起的,是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来调节的,也会因为产生后续的影响而被贴上“好”和“坏”的标签。譬如长时间的抑郁会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也会让身边的人难受,所以“抑郁”被认为是“坏情绪”。

    有人出来为情绪正名,说情绪没有好坏,但还是会区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实就是自相矛盾了,那是因为他没有搞清楚“感受”和“情绪”的区别,感受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情绪因其影响而分为好坏。

    我理解那些为情绪“正名”的人的初衷,只是不想对“负面情绪”再加以评判,一旦有人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很多人的策略不是改变它,而是否定或者隐藏它,这对心理健康是破坏性的。所以好心的心理学者非要说“情绪没有好坏”,这不是学术的说法,而是治疗的一种策略。

    另外就是从功能上来说,所有好的艺术作品:小说、戏剧、诗歌、音乐、美术,都来自于复杂情感,这个复杂情感就包括了正负两种情绪,如果只有正面情绪,就没有艺术。所以负面情绪是艺术创作者灵感的源泉,缺之不可。

    但是无论如何,人的本能都是不喜欢负面情绪的,谁都希望欢乐常伴、幸福永远。所以常有“正能量文章”出现:你要勇敢、你要坚强……这样的趋势产生了对负面情绪的集体排斥,深陷负面情绪的人不仅要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面对舆论的压力。

    为什么很多抑郁症的人结局是自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都讨厌“负面情绪”,对之有羞耻感,宁可相信这只是短暂的感受,很快会过去;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意味着患者自己是不好的,或者家人是不好的,别人唯恐避之不及。负面情绪和“不好”挂钩,对治疗会是一个阻碍,咨询师先要去除“不好”这个评判,才能处理情绪本身。而前面我们说过,情绪本身就是来自于想法、评价。来自对事件本身的评价产生的情绪和来自对情绪的评价产生的情绪,两者叠加起来,就会把人推进情绪的黑洞,很难出来,结果不仅是当事人主观体验到的痛苦感,还有对现实功能的损伤——不能正常就业或者就学。所以很多极端的“负面情绪”需要被干预。

    回到学术层面,如果认可“情绪没有好坏”的说法,那么是不是“羞耻感”、“抑郁”、“内疚感”、“自卑感”、“傲慢”等这些都不需要去处理了呢?显然不是。一个人会因为这些负面情绪产生内耗,影响生命质量,人的成长就是和这些情绪抗衡、较量、识别、放下的过程。所以在学术层面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坏”。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交集,或者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一个意思。当欲望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当欲望没有被满足、受挫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如果一个人能在积极与消极情绪之间灵活穿梭、适当调节,那么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是很重要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人生样本。如果某种情绪影响了生活,那么就去调整它,使它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山:对情绪的深入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qv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