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学习《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摘自《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容易使人行为不轨。
作者 颜小二述哲文|2020-2-10 00:15:01
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实际上是揭示了过度满足私欲的结果,如果抛开人的欲望,从客观层面来说,实则也在告诉我们,好东西,未必对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就好,一旦极端了,即便是美丽音乐和美好景色,也会让我们变得又聋又瞎。
因此,老子这句话,我们一方面可以提炼出这是老子告诫我们,私欲泛滥,会毁了自己;另一方面,从为人处世来看,则是告诫我们,做事要讲求“度”,过度了,“好东西”也会变得致命,由此来看,老子思想就比较深刻了。
在《老子》一书中,记录着这样一段文字: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这是在说,漂亮的五颜六色,看多了,眼花缭乱,最终会让人目盲;而好听的音乐混合在一起,最终会听得耳朵失聪;美味佳肴吃多了,人的味觉会丧失;骑着马去打猎,人将失去冷静,变得发狂;难得的宝贝会让人心生恶意,做出不好的行为来。
上面的一段议论十分深刻,也展现了老子洞悉世事的独到与深刻。世人奔波一生,所求的不过就是一个“好”字,吃好的,喝好的,看好的,听好的。奔走一生所求的一切,许多时候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本来,人生而有欲,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饿了的话,人就会要吃饭,冷了就要加衣,但是,吃饭要吃山珍海味,穿衣要穿锦罗绸缎,如果是生活条件比较富有的人,也还好,但是,打肿脸充胖子,甚至在社会上掀起一种“奢靡”的风气,就很不好了。
而在老子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两极分化得厉害,为上者锦罗绸缎,为下者吃饭穿衣都成问题,因此,锦罗绸缎的生活成为人们汲汲所求的生活,不管贫穷还是富有,多为了“美食”、“美音”等等去尔虞我诈,社会争端必然出现。而“美音”听多未必是好事,“五色”看多了反而目盲。让人变盲和变聋的,大抵就是人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东西的追求太过,也就是所谓的私欲。
老子通过观察到人因为追求好听的音乐,好吃的美食而导致“眼盲耳聋”,或者说得更加直接一些,也就是所谓的“心盲”,而这种“心盲”最后的指向,大抵就是“麻木不仁”了,于是老子发出了呼吁: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这是在告诉我们,因为圣人明白过度追求耳目口舌的欲望,会导致眼盲耳聋,让自己的内心也跟着“盲”了,人会变成被欲望奴役的人,这样下去,人将陷入名利争斗圈中不能自拔,身心不得自由。于是,圣人因为没有过度的私欲,往往会顺其自然满足自己的“自然之欲”,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抛弃那个“为目”,采取这个“为腹”。
其实老子这里“为目”与“为腹”之对比,实则就是过度之私欲与适当的欲在进行对比,而老子用圣人之“为腹”不“为目”来告诉我们,生命最理想的状态,当是顺应自然之欲,而非放纵自己的欲望。或者说得再通俗一些,老子是在告诉我们,过度的私欲不仅会引发争端,还会让自己沉溺在欲望中丧失体会“美”的能力,继而变得眼盲耳聋心也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句话,我们大抵可以看出由浅到深的两层含义,第一层,比较浅显,老子告诫我们,要抑制自己过度的欲望,否者泛滥的私欲反过头来会伤害自己;第二层,就要相对深刻一点。世人趋利避害,殊不知许多害是生于“利”的,我们对美好东西的渴求,同样要注意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