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读完《高兴死了》,但真的没有彻底挤出时间,没有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深入作者的内心。未能探究作者真正的思维世界。极具跳跃,极具怪诞,有时候全然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但能看的出来,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像是泉水,自以为是的肆意喷洒。尽管作者还是属于带点抑郁、精神病倾向的非正常一族,但其直面自我灵魂深处的直白和倾诉,无疑也是世间最真实最令人陶醉的声音。
作者以她的境界看到了普通人所看到的表面以外的部分,她的每一次呐喊与焦虑症的发作,都堪称是一次小丑最精彩恶作剧的亮相,而长此以往的这种亮相竟然成就了她的成功。原因大概在于,在高度压力下的现代人群,极力控制着自我的意识,极力掩盖着随时可能倾塌的心理大厦,以所谓的优雅装作高品质的活着,而殊不知大脑层面的神经一直在竭尽全力的支撑着。
内心听不到来自神经的声音,神经像位可怜的老人,完成了身体发育的指令,却不能随意削减自我的负荷,像是身体于大脑层面的“啃老”在一日日继续。为了维护各自的面子,为了尽可能的将虚荣扮演到底,谁都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心底久日不见阳光的地方终究有了些发霉,而我们不肯给它留一丝缝隙进来。但终究有脱离正常秩序,为之累垮的群体,她们有着不同的视野,有着不同的情绪和焦虑,他们缺少严格的自我控制意识,正是这种缺憾反而成为他们最为“犀利”、“可怕”的代名词。
他们道出的光陆怪离的语言,都是意识层面的本真表达,都是与这个世界链接后的直接反馈。因为没有颜面虚伪成分的顾虑,所以更为真实,内心的各种黑暗能够全无遮拦的全部抖搂。尽管常常会丑态百出,但依然是自然界中最真实的样子,其实他们在“真”的层面足够彻底,他们着实也很可爱。这群人因为意识过于缺乏秩序的加控,再加上学历见识的限制,大多数一辈子也只会出丑,只能是他人的累赘与负担。
但作者不一样,其所具备的知识与思考能力,使得她在极其抑郁与焦虑时能够将各种奇特、煞人的想法记录,像描述小说一样将其各个看似糟糕的行为锁定,因为足够富裕,涉及了生活、工作、情感的多个与众不同的瞬间,综合回看,与其说是有睡眠问题一族的巨大史书,不如说是患有抑郁焦虑一族的秘密乐园。在这个乐园里,他们能够同频共振,有着的外人似乎很难理解的共同语言,他们像是一群舞者,吸引更多不堪重负的人来这里放松起舞。这里又像是伊甸园,没有各种禁忌,只要是来自思想的指令,都会被尊重。这里没有亲人,但对伙伴的依赖却超过亲人间的数十倍。原来,人活一世,终究是要活出属于自我的自由的。彻底的自由。
作者最后奉劝那些正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和那些在阳光下行走却把一只手伸进黑暗里一起前行的人:更光明的日子正要到来,更清晰的未来正要出现。以上是我对这本书浅显的感受,因为觉得观点过于琐碎怪癖,耗费诸多精力终也未能彻底明了,于是果断放下,闭目养神,唤起感受,写下了上述体悟。愿未与作者旨意相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