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96502/a8497854d6d0adef.jpg)
看到朋友转发了纪念校内的文章,便重新下载了一个手机客户端。虽然知道这里已经被运营商改造的不成样子,自己多年之前发出的最后一条状态也早已十分陌生,但随着内容下滑中页面的不断刷新,仍然依稀可以辨别出当年的那个自己。而如果把这些种种输出所汇集而成的影像放在现如今自己的镜前,就会发现时间在匆匆的流逝里酝酿着多么巨大的改变,而这份改变,如果不去蓦然回首的时时比照,便不会有灯火阑珊里的恍如隔世的巨大而空旷的孤独之感。
作为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前最后的一批年轻人,我们在信息革命的齿轮深处,感受着思维意识板块的运转与碰撞,而在全民的生活方式被网络完全接入与联通之前,校内首先教会了我们这一种将要到来的沟通方式。我们开始用添加关注来确认朋友关系,用点赞评论来表达对彼此的关注,用特别好友来表达那一份想要公开却羞于表达的暧昧情感。而更多的时候,会因为一个个的共同话题而聚集在一起,为了一场欧洲杯决赛怒发几十条状态,为了一段北京奥运的开幕式而转发出成百上千万次。在那个网络资源其实并不十分丰富的时代里,校内里的话语和想法往往都未经修饰的发自真实的内心,而每个人接触网络的时间其实有限,并不会特别在意美化和修饰的展现自己,取悦他人。
有时想想,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改变是如此强行而不留情面,不论我们是否准备好,世界都会冲刷掉我们曾经引以美好的生存方式,进而灌输以更为夸张的情绪和刺眼的色彩。外界的喧嚣不断冲击着内心的宁静,让每个人都在不断的怀疑里成为了一个个性复杂的矛盾体。我们在曾经的青涩里向往成熟,却又在尚未成熟之前开始怀念青涩;我们所经历过的那些沐浴在阳光里的日子明明每一分钟都是最为干净而纯粹的青春,但面对诺大一个空旷的世界,却又不知道应该把青春安放在哪里。
校内承载着这份矛盾,也承载着那段急速变迁着的四五年的时光。之后,微信,微博甚至抖音纷至沓来,将网络世界的蛛丝射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校内,则像是一个急于拥有一张网红的面孔,却整容失败的人。那些年我们突如其来的情绪不用因为害怕陌生人看到而默默点开分组列表,而许多快乐却可以肆无忌惮的像烟花一样发射向空白的对话框。但如今这份美好的回忆,或许也只得被搔首弄姿的脂粉厚厚的遮盖,不是消失,只是封存。
我默默的关掉程序,合上手机。
文/希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