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教育心理
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教材影响大

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教材影响大

作者: 静定如常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7:30 被阅读97次

    01

    刚看到《青年文摘》上,作家兼学者鲍鹏山发表了一篇“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的文章,主要探讨现今语文教材对孩子心智成长的影响。

    他提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不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把人教育成人。

    鲍教授说,现在学语文,小孩子不读四书五经,却读“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什么的,对孩子心智成长并没有太大帮助,难道孩子看不出小白兔耳朵长、尾巴小吗?

    为什么“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里面的嘉宾一开口都有“小白兔穿皮袄”的感觉?

    他说,教育的两大目的:一是未来生活的需要;二是心智成长的需要。可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对促进孩子思维认知的提升、心智的成长作用并不大。

    南怀瑾先生也说过,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管用,现在的语文教材,小学学过的东西,到了初中就用不上了。

    鲍先生建议,只需将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语文教材上,其余时间拿出来读一些经典书目。

    他推荐的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六祖坛经》等。

    在他看来,一开始就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孩子的心胸和眼界,会和读小白兔、小公鸡长大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有的家长和老师说,孩子对《论语》等经典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大人的义务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孩子的兴趣。

    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快乐,不是为了今天的快乐,孩子克服了困难,学到了新东西,心智成长了,是一种真正的快乐,需要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02

    说到阅读经典书好处多,表弟现在是体制内的一名小干部,手下管的人很多比他年龄大。在高中、大学本科期间,他就很爱读国学经典,特别喜欢读《论语》、《诗经》、《易经》、《道德经》。

    大学时,他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家里将四年大学的生活费、学杂费全都一并给了他,他不仅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瞎花钱,还拿父母给他的生活费作为本金,做起了学生生意。

    卖电子产品、锁具给同学,送泡面、零食到同学寝室,一个家庭条件还可以的男生,谁愿意为了一块钱,拉下“架子”给同桌端水冲泡面送到寝室门口呢?

    不论严寒与酷暑,为了省一点运费,弟弟依旧踩着破旧三轮车去好几公里外的地方进货,大学毕业时,凭借辛苦劳动,他赚到了2万块钱,对于那时的学生,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收入。

    考研的时候,他也很自律,每天早上6点准时坐在书桌前,晚上12点睡觉,后来,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的高分,考取了985高校的研究生。

    工作后,他发表的文章经常占据政府报刊大幅版面 ,见解颇深,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因为喜好读经典书籍,他比同龄人看起来冷静、圆融不少,在单位里常将五十岁左右的“老油条”吃住。

    家里亲戚中,谁家新出生小宝宝,都主动找他取名字,他总能从《诗经》、唐宋诗词里触发灵感,取的都是喻意很美、不脱俗气的好名。

    03

    国学推广大师王财贵曾说:“读了'高度'的书籍,再来读'低度'的书,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趁孩子小,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慢慢大些,就渐渐理解了。”

    周围几个朋友,专门开办了招收小孩子的国学经典班,鲍教授不建议学生只是关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味读经典,新的时代,还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

    之前的人,为什么只读经典,文学功底却如此深厚,思想见地如此深刻,如南怀瑾,胡适,季羡林等人,现在的年轻人,有的既便读到研究生,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读营养丰富的书、读对自己心智成长帮助更大的书很重要。

    鲍教授说,经典书籍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最重要的问题,都可以从经典中找寻答案。

    国学对我本人的帮助也很大,读了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关于儒释道的书,让我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也时常提醒自己,过好每一个当下。

    我们的人生并不由未来组成,却由每一个今天和当下组成。每一个今天的样子,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如果不想让您的孩子在教育上走太多弯路,长大成为心理层面可怜的的“巨婴”,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多接受一些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滋养吧。

    受经典浸润的孩子,将来长大了,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成熟、稳重,也更容易感动于现实平凡生活的小美好。

    让孩子读经典,也并不是不读获奖绘本、童话,读经典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信则有用,不信则无用。

    如果您愿意,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书籍,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是在为孩子的一辈子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沧浪摩崖客:看了这文章,突然明白了。这坑太大了。:sweat:
        语文就是应该要教会人家读书。问题是十多年教育,从来就没有教你读过一本完整的书:joy:难怪出了校门都不会读书:cry:
        都说看见书,脑壳疼(৹ᵒ̴̶̷᷄﹏ᵒ̴̶̷᷅৹)。
        学问就是要考未知。
        我们喜欢考已知。
        你知我知,还要考,明知故问。
        忘了就去查?不懂才来问。这才是常识。:joy:全教反了。语文老师给我们退学费。:joy:
      • 夏灵岳:一听“四书五经等经典就觉那是过时的迂腐,让小孩读除了为读而读,还可能抹杀孩子的探索欲和创造能力”,个人觉得这样不好
      • 自在_安然:学校或者说是教材只教知识和知识层面的思维,忽略了灵魂或者心智方面的教育,后者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完成。我们对学校教育期望太高,而学校教育通常能做的有限。
        静定如常:@卢晓旭2018 老师的责任心和爱心很重要。师德!影响的是孩子身心灵成长,孩子最在乎老师的说法。
      • 薇未:好!
      • 梅花开自苦寒来:写得太好了!
      • 积步斋主人:确实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记一些开蒙启智的圣贤书
      • 老虎不吃草:现在小学课本的内容还不错啊,经典文学,诗词占了很大比例!怎么帮孩子把书读厚,在把书读薄,怎么和孩子一起努力,搭建适合孩子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 公子执璃箫:很喜欢
        这些古典名著是中华的瑰宝,其中蕴涵大智慧,也能够升华人的灵魂,却因应试教育不考,故少人学,这是不该的
      • 舒文shuwen:越来越多人重视文化了,真是大好事!收录分享了。👍👍
      • 898310778:四书五经的语法与现在毕竟差异很大,花太多精力在上面得不偿失。不如多添加一些现代的经典文章,与时俱进
      • 不平的炒锅:小孩读着累,家长陪着累,老师教着累,真的有必要吗。
      • 4966c167146d:中华民国之所以百花齐放争相斗妍,是清代打下的底子。十年文革以后中国文化教育就是一片断崖,要恢复好难
      • katrina18:国民素质,千秋万代的大事,真是替中国的教育捉急啊。家长们、老师们就知道分数,就知道考学校。不知道千百年后,后世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是思想最迂腐倒退的一个时代。
      • 竹子就是我:育娃先育己,想让孩子成什么样,就先自己做到:yum:
      • ba33e074f29e:模糊的词语迷糊人
      • ba33e074f29e:有没有谁跟老师或者政府反应?
      • 姈婧:上了高中后我就发现语文真的很重要,但是无奈于高考的环境下,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少很少。我们老师就说要多读古人的书,古人的智慧是现在的人远远不及的。
      • 晴天Sgj:现在的语文我没怎么接触过,不太清楚。
        说说我以前的情况吧。
        我们当时都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下学的,当时对语文也是重视不够,很多同学的数学比语文分数高,男生如此,女生也是如此。当时也背诵了很多诗词,名篇,当时确实只是粗浅地翻译出来了,工作几年后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很多同学当时的状态就是根本不重视语文,翻译了一篇课文就觉得自己很牛逼了,其实根本没懂其中的含义。
        工作以后,我挺后悔当初没好好学语文,学语文的好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认为最大的好处就是文化素养方面,这个是厚积薄发的,能够融入到血液中,并且这个东西还会无形之中影响他人,甚至是你的下一代。
      • 邢昱:高中毕业已经三年了,被语文支配的恐惧我依然难以忘记。
        您这篇文章说语文课本里的东西已经太简单了,要学些更难的才行。但是您理解对于没有多少社会经验,阅历很少的学生来说,现在正在学的语文有多难吗?听语文课的感触是,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能明白,但是连起来就不能理解了。对于课文或是试卷中的阅读,在我们能理解的范畴之外,总有一到两层完全不能理解的东西。就算是对着老师对课文的解析,或是试卷的答案,也完全不能理解。
        您可能觉得,即使当时弄不懂,只要背下来了,终究有一天能懂。但对于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这代价也太大了。这些看着就觉得乏味的东西,稍微背一背,就困的不行了。要花非常多时间,非常大毅力(要时时刻刻和困意斗争的),才能背下来。我高一的时候,背得理科除了物理都崩了(没有时间学)。到如今,却也都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
        有理科天赋,却要把时间让给这些文科,背些没什么意思(深的理解不来),背了也记不了多久的东西。真的是可惜了我的时间。
        当时高中的时候大家在宿舍聊天,都说高中毕业了就再也不碰语文。在大学里,闲暇时间也看了许多书。但是对于文学又或者国学什么的,碰都不愿碰,我怕。
        语文再加难度,真的是过分了。

        如果真的想让大家学国学,为什么不建议有足够阅历的人学? (若是真的有意义的话,忙不能作为借口的)
        katrina18:@邢昱 没听过那是因为你该学习了,举例,没听过胎教吗?这就是培养天分的一种…
        邢昱:@katrina18 “天分是培养的”,好好想想这句话好吗。这和天分的定义相违背好吗。“兴趣是培养的”倒是听得多了,“天分是培养的”倒是第一次听。
        katrina18:@邢昱 孩子,天分是培养的,如果从小让你接触国学,你也出口成章了,这是教育的悲哀
      • 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我与你观点相同。国学断代已久矣!好在亡羊补牢未为晚。
      • 吱吱苏:我认为,国学要读,但方法很重要。古代的小孩之所以读得下,是因为他们离文言文很近,而我们熟悉白话文,对文言文本就生疏,别说孩子,大人都不一定读得懂。还是觉得,应该多一些通俗的解释,小孩子能理解,和生活贴近,不那么枯燥。另外,经典中也有糟粕,很多都是为了禁锢思想的,所以,在分辨上,也要做好把关。
      • 竹竿砖头:我个人认为心胸和格局并不是由读经典形成的。中国古代读经典者何其多也,为什么会有孔乙己,寿镜吾,鲁迅的三者不同呢?而曾国藩也曾说过儒家经典的学习自西汉以来,分为三派。义理,辞章,考据。他的成功来源于义理为先。清末大学者王闿运,把自己的学问分为三种。帝王之学,辞章之学,考试之学。在他心目中,考试之学位列下等。
        晴天Sgj:@竹竿砖头 因为读了要理解,理解了要消化,消化了更要身体力行,才能逐渐形成格局。
        只靠读就想成为xxx一样的圣人有点痴人说梦
        静定如常:@竹竿砖头 因为有孔已己之类,所以文中说经典学习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
      • f0b6684b2b62:多读多背,慢慢大些,就渐渐理解了
      • 远古市场:三分之一的经历读语文课本,剩下的全读课外书,那我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怎么办?
        静定如常:@远古市场 哈哈,有你呀这样的思考很好,让我们了解了陷阱与现实,我儿子一年级都一堆作业,其实为什么在这里说,就是想提早对看课外书有认识,个人看法,语文能力对我们一辈子都很有用哦。
        远古市场:@静定如常 抱歉 是我没有表达清楚 我理解是语文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用来读课本 别的时间用来读课外书 但是因为有那么多科目要学 分配到语文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再取其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分别利用 时间已经少之又少 我是北京的高中生 刚上完高一 改革之后我们高一要学14科 11科要考试 而且相比于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 语文上分相当慢 而且需要很大的精力 并且考试题目大多和真正的语文(高中生的我暂且把大学语文当作真正的语文) 有很大出入 我的同学也报了很多补习班 但是唯独不报语文 平时抄作业都是有限制得抄 唯独语文根本不写直接抄 或者是同学们不重视语文或者是他们真的放弃语文了 我个人认为语文本身就有百家争鸣的特点 有很多东西难以量化 和理科科目一起考试评分的话对文科十分不公平 为了方便评分在语文出题、阅卷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 我觉得语文的很多东西是能考出来但是不能量化的 这是我觉得现在语文考试不是很合理的地方 十分感谢你在评论中没有怼我
        静定如常:@远古市场 指的是语文时间,拿三分之一读语文,拿其他读课外书
      • 一个不太温柔的兔子:四书五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如今的经典将来未必还是经典,我不看好国学经典
        一个不太温柔的兔子:@静定如常 可国学未必是“真善美”啊
        静定如常:@tardis333 价值观、人生观不会变,真善美不会变
      • 童舒窈: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小孩子认字不多啊,老师教起来特别吃力,现在有学校开国学课啊,这就是进步了,把课程内容都安排成国学经典,是不可能的
        静定如常:@童舒窈 都读,有事所侧重有带拼音的国学书呢,仁者见仁。
      • 抚琴仗剑红尘:写的好,现在看我妹的语文课感觉好幼稚,只是背文认字,对人的人格形成帮助有限
      • 大泥沙:要读人类的经典,不能都是四书五经那一套。没用。
        大泥沙:@静定如常 👍
        静定如常:@大泥沙 是的是的,都读,有所侧重
      • 冰涵之家:有道理!👍👍👍
      • 换个文雅的昵称:同意这个观点
      • 4b9c190f22d5:姐姐太有才了,懂得好多,知识广
      • 剑字如舞:很有道理!我儿子幼儿园特色就是国学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一年一本!
      • 415f8f21f3d7:写的太好了
        静定如常:@Johnny_3cb8 谢谢😜
      • 禅茶一味香:写的好!全是干货!已分享
        静定如常:@父母心qibao 谢谢您的信任与支持,有用就好。
      • 云舒老师: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多读经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静定如常:@云舒老师 谢谢关注
      • 32a02ac9115b:择书如择友,一样有近朱者赤的道理。:+1:
      • 古眼:收录分享了!
      • 雯妈ygtw:经典是世代传下来的,含金量重,不但小孩要学,大人也应一起学。
        静定如常:@好云多多 是的,您说的很精辟
      • 最终幻象:给小孩看的绘本的差别也很大。国产偶有精品
      • 心青如水:长大后能记起的课本内容最多的还是曾经背过的诗词。看到圆月亮会想起“白玉盘”,逢到佳节会想起“倍思亲”……经典应该从小抓起的。好在最新的部教版教材加重了国学方面的比重😀
        静定如常:@心青如水 嗯,现在国学比重有所加大
      • 一抹枫叶红:长见识了,确实如此,国学经典不仅要从小学起,现在的我们更应该要学!!
        静定如常:@一抹枫叶红 同感
      • 驽马渡江:看到友友表弟的经历,再回头想想我自己,除了我考研差一分惜败,几乎一毛一样的经历,我爱读国学史书,在行业里成了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 :joy: :joy: :joy:
        驽马渡江:@静定如常 谢谢亲,您也很厉害,互相学习,一起加油: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pray::pray:
        静定如常:@驽马渡江 厉害,看您写的文章就知道很博学,书读多了总归有用。🍎🍎
      • 等雨季:有道理,很赞同,现在我会带领孩子背诵一些经典。
        静定如常:@邓玉洁_雨季 知音呀!
        静定如常:@邓玉洁_雨季 坚持就好😊
      • 江南古莲子:现实是:大多数的孩子,在焦虑、功利的家长追逼下,哪还有静心来慢慢地品读经典
        静定如常:@江南古莲子 读了经典,焦虑就会少一些.焦虑是问题,经典里有答案
      • 读了一点点书:让孩子读些经典还是挺好的
        静定如常:@幽谷之兰_84e5 同感呢
      • 木蓝育儿:很棒的干货观点文,要是加入实例可能阅读量更高些,个人意见哈😄
        静定如常:@木蓝育儿 是个好建议哈
      • 锦瑟酉娴:又是一篇好文:+1:
        静定如常:@锦瑟酉娴 谢谢
      • 小狼设计:我有一个同学,她喜欢小猪佩奇,现在也年薪百万
        静定如常:@小狼设计 读经典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
      • 兰菲:小白兔穿棉袄什么意思呀😄
        静定如常:@金刚葫芦妈 穿皮袄,皮袄估计指的是他的皮毛
      • 琉璃012: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实则是明智之举,这是在为孩子的一辈子打下坚实基础。👍
        静定如常:@琉璃枝十二 谢谢鼓励
      • 明天又是好日子:我们这里的学校都没有国学课,只是抓成绩😣我们的人生并不由未来组成,却由每一个今天和当下组成。每一个今天的样子,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静定如常:@明天又是好日子 谢谢亲
      • 3a0389e49d92:写的深刻啊
        静定如常:@清风明月来做伴 谢谢

      本文标题: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语文教材影响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wh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