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看到《青年文摘》上,作家兼学者鲍鹏山发表了一篇“为什么中国教育出那么多巨婴”的文章,主要探讨现今语文教材对孩子心智成长的影响。
他提出,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不应该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应该把人教育成人。
鲍教授说,现在学语文,小孩子不读四书五经,却读“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尾巴小”什么的,对孩子心智成长并没有太大帮助,难道孩子看不出小白兔耳朵长、尾巴小吗?
为什么“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里面的嘉宾一开口都有“小白兔穿皮袄”的感觉?
他说,教育的两大目的:一是未来生活的需要;二是心智成长的需要。可是现在的语文教材对促进孩子思维认知的提升、心智的成长作用并不大。
南怀瑾先生也说过,我们以前读的书一辈子管用,现在的语文教材,小学学过的东西,到了初中就用不上了。
鲍先生建议,只需将不超过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语文教材上,其余时间拿出来读一些经典书目。
他推荐的书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庄子》《道德经》《六祖坛经》等。
在他看来,一开始就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孩子的心胸和眼界,会和读小白兔、小公鸡长大的孩子完全不一样。
有的家长和老师说,孩子对《论语》等经典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是按照兴趣教的。大人的义务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屈从于孩子的兴趣。
教育是为了未来的快乐,不是为了今天的快乐,孩子克服了困难,学到了新东西,心智成长了,是一种真正的快乐,需要从不快乐开始,然后实现真快乐、长久的快乐。
02
说到阅读经典书好处多,表弟现在是体制内的一名小干部,手下管的人很多比他年龄大。在高中、大学本科期间,他就很爱读国学经典,特别喜欢读《论语》、《诗经》、《易经》、《道德经》。
大学时,他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家里将四年大学的生活费、学杂费全都一并给了他,他不仅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瞎花钱,还拿父母给他的生活费作为本金,做起了学生生意。
卖电子产品、锁具给同学,送泡面、零食到同学寝室,一个家庭条件还可以的男生,谁愿意为了一块钱,拉下“架子”给同桌端水冲泡面送到寝室门口呢?
不论严寒与酷暑,为了省一点运费,弟弟依旧踩着破旧三轮车去好几公里外的地方进货,大学毕业时,凭借辛苦劳动,他赚到了2万块钱,对于那时的学生,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收入。
考研的时候,他也很自律,每天早上6点准时坐在书桌前,晚上12点睡觉,后来,他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的高分,考取了985高校的研究生。
工作后,他发表的文章经常占据政府报刊大幅版面 ,见解颇深,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因为喜好读经典书籍,他比同龄人看起来冷静、圆融不少,在单位里常将五十岁左右的“老油条”吃住。
家里亲戚中,谁家新出生小宝宝,都主动找他取名字,他总能从《诗经》、唐宋诗词里触发灵感,取的都是喻意很美、不脱俗气的好名。
03
国学推广大师王财贵曾说:“读了'高度'的书籍,再来读'低度'的书,就很容易理解了,现在趁孩子小,正处于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多读多背,慢慢大些,就渐渐理解了。”
周围几个朋友,专门开办了招收小孩子的国学经典班,鲍教授不建议学生只是关在这样的课堂里一味读经典,新的时代,还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
之前的人,为什么只读经典,文学功底却如此深厚,思想见地如此深刻,如南怀瑾,胡适,季羡林等人,现在的年轻人,有的既便读到研究生,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
读营养丰富的书、读对自己心智成长帮助更大的书很重要。
鲍教授说,经典书籍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最重要的问题,都可以从经典中找寻答案。
国学对我本人的帮助也很大,读了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关于儒释道的书,让我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也时常提醒自己,过好每一个当下。
我们的人生并不由未来组成,却由每一个今天和当下组成。每一个今天的样子,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
如果不想让您的孩子在教育上走太多弯路,长大成为心理层面可怜的的“巨婴”,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多接受一些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滋养吧。
受经典浸润的孩子,将来长大了,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成熟、稳重,也更容易感动于现实平凡生活的小美好。
让孩子读经典,也并不是不读获奖绘本、童话,读经典是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信则有用,不信则无用。
如果您愿意,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经典书籍,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是在为孩子的一辈子打下坚实基础。
网友评论
语文就是应该要教会人家读书。问题是十多年教育,从来就没有教你读过一本完整的书难怪出了校门都不会读书
都说看见书,脑壳疼(৹ᵒ̴̶̷᷄﹏ᵒ̴̶̷᷅৹)。
学问就是要考未知。
我们喜欢考已知。
你知我知,还要考,明知故问。
忘了就去查?不懂才来问。这才是常识。全教反了。语文老师给我们退学费。
这些古典名著是中华的瑰宝,其中蕴涵大智慧,也能够升华人的灵魂,却因应试教育不考,故少人学,这是不该的
说说我以前的情况吧。
我们当时都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下学的,当时对语文也是重视不够,很多同学的数学比语文分数高,男生如此,女生也是如此。当时也背诵了很多诗词,名篇,当时确实只是粗浅地翻译出来了,工作几年后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很多同学当时的状态就是根本不重视语文,翻译了一篇课文就觉得自己很牛逼了,其实根本没懂其中的含义。
工作以后,我挺后悔当初没好好学语文,学语文的好处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我认为最大的好处就是文化素养方面,这个是厚积薄发的,能够融入到血液中,并且这个东西还会无形之中影响他人,甚至是你的下一代。
您这篇文章说语文课本里的东西已经太简单了,要学些更难的才行。但是您理解对于没有多少社会经验,阅历很少的学生来说,现在正在学的语文有多难吗?听语文课的感触是,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能明白,但是连起来就不能理解了。对于课文或是试卷中的阅读,在我们能理解的范畴之外,总有一到两层完全不能理解的东西。就算是对着老师对课文的解析,或是试卷的答案,也完全不能理解。
您可能觉得,即使当时弄不懂,只要背下来了,终究有一天能懂。但对于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这代价也太大了。这些看着就觉得乏味的东西,稍微背一背,就困的不行了。要花非常多时间,非常大毅力(要时时刻刻和困意斗争的),才能背下来。我高一的时候,背得理科除了物理都崩了(没有时间学)。到如今,却也都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
有理科天赋,却要把时间让给这些文科,背些没什么意思(深的理解不来),背了也记不了多久的东西。真的是可惜了我的时间。
当时高中的时候大家在宿舍聊天,都说高中毕业了就再也不碰语文。在大学里,闲暇时间也看了许多书。但是对于文学又或者国学什么的,碰都不愿碰,我怕。
语文再加难度,真的是过分了。
如果真的想让大家学国学,为什么不建议有足够阅历的人学? (若是真的有意义的话,忙不能作为借口的)
只靠读就想成为xxx一样的圣人有点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