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据考,《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部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位列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而且,该著作具有极高的思想性,真实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包括皇权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宗法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礼法、道德观念等,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崩溃的历史命运。
既如此,小说作者曹雪芹先生是怎样表现这一切的呢?如此宏伟巨著,是从哪入手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反复读了本书第一回,仍不得要领。又因才疏学浅,不熟清史,且无能力在通读本书全集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分解个中精髓,只好按着章节,随读随学,临镜赏花,贻笑大方罢了。
依我拙见,《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乃曹雪芹先生著红楼千言万语之第一笔,定然是谋划在胸,担一篇定乾坤之责,乃大格局,大迂回之法。
格局之大,通于上古。
开篇即以一个虚无的神话故事揭示主人公的前世今生。女娲氏于大荒山无稽崖练石补天之时,剩余一块石头未用,遗弃在此山青埂峰下。此石经过煅炼有了灵性,一个偶然的机会,央求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两位神仙带入尘世,体验了一把人间滋味。与它同往人间的还有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爱花心切,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使绛珠草得久延岁月,吸天地之精华,受日月之灵气,再加上雨露滋养,竟修成个女儿身,心里郁结了对神瑛侍者的感激之情和缠绵之意。
恰巧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想下凡去人间活一回,并向主管这件事的神仙警幻仙子打了申请,警幻仙子问绛珠草可愿同往报恩,绛珠草决定用一生所有的眼泪报答,遂答应一块下凡到人间做回人。
于是在警幻仙子的安排下,三位神仙下凡投胎,出生在了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补天的石头用文字记录了人世间的经历,后被空空道人传抄于世,取名《石头记》。
这三位神仙便是后面出场的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宝玉出生时衔在嘴里的女娲遗弃的补天之石的“通灵宝玉”的前世。因本回未曾提及宝黛,暂不讨论。仅此,已区别于当时的才子佳人故事,“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以此看,曹先生著红楼之格局不可谓不大矣,之构思不可谓不巧妙矣。
迂回之机,见于细微。
第一回拉开序幕,作者借甄士隐、贾雨村之名,交代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事,文中曰:“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如此,作者喻真于假,尽书闺阁传情之事,暗藏愤世嫉俗之实,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必这种迂回写法也是受制于乾隆年间严苛的文化管制而迫不得已,稍不留神就会吃上官司。
回顾本回内容,主要篇幅在于描写宝黛前世之缘,为二人今生遇见作了充分铺垫。并借甄士隐详解《好了歌》,对后面内容及人物命运做了提纲挈领的隐喻,暗示风雨欲来风满楼,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陆续出场,命运多舛已在眼前。
有诗为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回内容还有一处值得留意,乃警幻仙子及其掌管的太虚幻境。这好像是整部大剧的总导演和制片人,所有一切都由她运筹帷幄并事先预言。本回笔墨不多,留足了悬念,待后文再论。
从叙述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交往开始,本回便没有了前面部分的梦幻铺垫内容,进入了《石头记》里面的正文故事,全是现实社会里的人和事了,其中人生际遇,留在下文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