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无疑是近期所读作品中使我内心最为震撼的一部作品。前不久,怀着涉猎好奇的心理,翻开了这本好评如潮的小说,猛地就坠入了富贵的世界,洪潮般涌动的思绪至今未退。
作者余华用中国特有黄土地般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动荡岁月里富贵“传奇”的一生。带着少爷光环落地的富贵注定命运非凡。从小飞扬跋扈,作为私塾先生口中的“二流子”自然也要对的起这个称谓。日夜笙歌,迷恋赌博直至败光家产,逼得父母相继离世,被抓壮丁后妻子含辛茹苦独自带大一子一女,女儿不幸是个哑巴,儿子为救他人输血过量而亡;女儿长大出嫁因产子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妻子在女儿离世不久因软骨病也撒手人寰;女婿在做搬运工过程中不慎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就剩下唯一的小外甥与其作伴但也未能幸免,在带回乡下生活过程中因吃豆子过量撑死...
就连此时回忆起富贵这悲情的一生也几度哽咽。在我的眼里富贵是一个被幸福遗弃的人,堪称荒诞的人身经历直教人唏嘘。但在文章的最后,富贵与一头名叫富贵的老黄牛相互依附,不知是谁在搀扶着谁慢慢走进夕阳。这一幕的暖镜与读者眼中富贵悲惨人生形成强烈反差,无意之间映衬了这部小说的主题,也是它的题目“活着”。就同作者自序中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我看来,活着一词是具有力量的,是神圣的,它不需要呐喊,或许更是一种忍受,是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一生,在旁观者眼里也许你的一生是惨淡无光的,是值得可怜的,但对于一个勇于活着的人而言,这一切一切无非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不过是生活一次又一次在拿自己开着玩笑。而更巧妙的是整部作品选择以第一人称自述整个过程,进一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作者对于活着的理解:活着只需自己感受,无需他人看法,自己眼中的生活,在旁人眼中很可能就是幸存了。说到这里,又引出了一个话题:生活与幸存。对于这两个词而言,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透露出得是坚韧、是倔强的灵魂;幸存就是幸运的存活,得到了好运的眷顾,但又似乎充斥着怜悯与同情的色彩。对于富贵本人而言努力的活着,受尽苦难的一生是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或许伤心过失望过但终究经历一切还活着,所有的所有都沉淀为回忆化作财富。但对于我、对于看到富贵故事的人而言,只会发出唏嘘投去同情的目光,认定富贵的一生是不幸的。
余华用极具悲情的故事向广大读者传递着光明、传递着力量,传递着乐观的态度,那就是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