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小时候看到一个汉字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地读或写,就这么慢慢的跌跌撞撞的一路学来一路走,后来所学的专业课里也有语言文字教材,只是都未曾用心学习。
真的让我对汉字产生兴趣的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开始是坐我对面的一位同事,他丰富的汉文字积淀让我叹为观止,不由的经常向他请教,以便于《汉语言文字》这本选修教材跟学生互动起来稍微游刃有余一些。
还有一位同学兼同事对汉字拆字情有独钟,平日里他信手拈来的四两拨千斤式的拆字妙法解读,常常引得我等一干“粉丝”连连称赞。
后来,我偶尔的也会对别人的妙法解读及时摘录,自己的灵感乍现随手捕捉。
比如“赢”这个字,“亡”加“口”加“月”加“贝”加“凡”,分别代表着危机意识、沟通能力、时间观念、赚钱能力、低调意识,这些能力素质综合起来才更容易赢,更容易取得成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ec4590e05e20036b.jpg)
比如family这个单词,分别是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这几个英文单词首写的粘合,正好契合了家庭“爱、温馨”这个核心价值,所以我第1次看到就爱不释手,赶紧收藏,还记得央视曾经拍过一个公益广告,就是以这个单词的拆分为创意来源的。
还有interesting这个单词,分别是加inter加est加ing,若要想培养对某件事、某项工作、某一领域的兴趣来,需要你以最饱满的热情(est),持续不断的进行时态(ing),深入、沉浸(inter)到这一领域或这一行业这一件事上,慢慢的,兴趣就可以培养出来。
前年有幸在洛阳遇到一位学友,他对汉字的寻根求源也颇有研究,比如他对灾难的“灾”、人间大爱的“爱”的解读,当时就吸引了我:
灾:甲骨文(宀,房屋)(火,火焰),表示火烧房子。《説文解字》:灾,从宀火。火起於下,焚其上也。意思是:字形采用“宀、火”,会义;火从屋下烧起,焚烧屋顶。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99cf29b4d92083f3.jpg)
后来词义扩大,失火、洪泛、战争等使人不得安身或丧命的劫难都是灾。
爱(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819490457413b528.jpg)
“爱”造字本义是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并为之奔波辛劳。爱的对象可以是妻子、可以是孩子、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学生、可以是民族、可以是国家,凡有爱心,一切皆可为爱的对象。爱分为小爱、大爱(博爱)。
只是平时的我还不够勤奋努力,在“汉字究源”这一领域里没有下过足够的功夫,虽说书架上也有一本《画说汉字》——图解《说文解字》,就是。没有打开来认真解读。
知道我遇到了,准确来说是听到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万献初老师的《说文解字十二讲》,既深入浅出又博大精深,一下子就把我的注意力和兴趣给吸的牢牢的。
我们常常使用和看到的每一个汉字,都有最初的造字意图,都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因为汉字本身就是历史——汉字起初叫文字,是从大汉王朝之后才以这个名字出现在世人视野中的。
万教授的解读是大餐,需要慢慢消化,下面我就先摘录先生解读中的一部分,“蚕食”一下吧——
看看“隶”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f1748e42f036df34.jpg)
隶书的“隶”字,上面写得像一只手,竖底下是一个尾巴。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奴隶。当时奴隶的衣饰是有尾巴的,逃跑的时候,需要用手去把奴隶抓回来,这个字我们今天加个走之底叫“逮”。如今公安局去逮罪犯,放在古代就是抓奴隶。
奴隶的“隶”就是指打仗了以后被变为奴隶的人,他是穿着一个有尾巴的衣服,用手可以去抓。
引申出来的“隶书”,隶书是奴隶们写的字。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文献越来越多了,可真正会写字的人是很少的,秦始皇忙不过来,“坑”死了的儒没办法写字了,那些投降了的愿意跟秦国走的东方的南方的这些儒,就让他们抄书。这些儒就是奴隶,他来写的字才叫隶书。所以我们现在说隶书,通俗说是秦国往后奴隶们写的字形。
再来看看“字”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56737c552bfcc854.jpg)
看“字”的小篆字形:上边是一个房子,底下是一个大头娃娃,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房子里。
所以《说文解字》中,许慎说:“字,乳也。”“字”就是生孩子,所以我们今天说一个姑娘出嫁之前在家里待着,这叫待字闺中。有人问:“待字闺中是在闺中写字的意思吗?”不是的,在等待着出嫁,出嫁之后是要生孩子的。这个“字”就是生孩子的意思。
所以才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这一说法。文,是从表示文身的象形字扩展指描画线条来表示意义的单体象形文字;字,从房内(宀)生孩子(子)的会意字扩展指用两个以上的单体文拼合出来的合体文字,“字”是由“文”生出来的。文和字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的两大类型,合称“文字”。
读到这儿我才明白,我们现在张口闭口所说的“文字”到底根源是什么。
万老师的解读内容详实,我怕贪多嚼不烂,每天消化一点点,以此来提高自己记忆的留存率。
万老师在解读中说我们前人的智慧确实是非常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其它都变成了拼音文字,唯独我们汉语汉字,我们的文字系统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在去看两千六百年的甲骨文,去看四千年的夏朝的陶文,甚至六千年的大汶口、七千年的贾湖等出土文物上面的东西,还能跟今天的字对得上!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繁衍生息永葆活力的文化密码!听到这里真的是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蹭蹭蹭的往上涨。
对汉字的寻究探源还在进行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0475/e1bffc95fbd8e9ed.gi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