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古道

作者: 品读流年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3:34 被阅读0次

    江南的冬比节气来的要晚一点,立冬时节依然是一番秋的况味。原想着,山区比起县城应该更冷一点,可以去那里感受冬的气息,欣赏一下冬日古道特有的萧瑟。

    今天,我和众多文友去探访葛公古徽道。这一段古徽道藏在一座小山坡上,正如那么多保存下来的古道,他们一段一段地匍匐在人类活动不那么密集的地方,如同一节节断裂的音轨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过往,告诉后人,我们的先人曾经活跃在这些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中。

    汽车在屈曲蜿蜒的山间村道中行驶了很久,两侧车窗外连绵不断的群山告诉我,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谓的“老山里”了。正是这样的深山藏着一条旧时重要的交通枢纽,经葛公到建德(今东至)至九江、武汉,经洋湖到东流、安庆,主道直至徽州,时为“国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条古道就湮没在绵绵群山之中,不为人所知,也正因为这种不为人所知才得以完整保留了下来。

    古道的入口在公路的一旁,一边的斜坡上立着几块介绍古道的牌子,同行的老师们纷纷围着观看拍照。路口处树荫浓密不见阳光,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带着微湿的寒意,透过树叶的间隙,我看到半山腰的地方有阳光,顾不得去看文字介绍便直奔那片温暖而去。沿着石板铺就的小径拾阶而上,微风中夹杂着几声鸟的鸣叫,是在嗔怪这一大群闯入者惊扰了它们的宁静?石板保存得比较完整,石板之间衔接地比较平整,走起来感觉比较轻松,这是修建的时候考虑到行旅的方便吧。

    初冬的山林,大多数的树木还是保持着翠绿的颜色,少数落叶乔木叶子开始变黄,但是基本都还挂在枝头。倒是路旁的茅草全都黄了,倒伏在地上。不到山顶的路上有一个缺了顶的亭子,名字有点意味深长:可停亭。记得以前听说过有个亭子叫做“且停亭”,有点异曲同工的感觉,这是对行旅匆匆的过客的善意提醒,何尝不是对奔波忙碌的芸芸众生的一种劝导?停下来才能够欣赏美景,停下来才能够让心灵得到栖憩。一群人在几面四处通风的残垣间踟蹰不前,有研究亭子中石刻的,有讨论亭子的名字的,更多的是在此拍照的。我想应该有作家已经被这个镌刻着时光和历史风尘的建筑触动了文思。

    一路上我走得很快,有意和前后的人群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想体验一点曾经奔走在这条古道上孤独旅人的感觉——群山静默,古道无言,只有山峦间穿梭的风和石板上响起的跫音。彼时彼地,那些行走在这条徽道上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家中人的翘首企盼?这一趟行脚的收获?或者还要担心这深山老林中的不知名的危险吧?古道什么也不知道,静默不语。也或者,古道什么都知道,它沉默地收藏着这些人的心情和故事,如同今天它无言地收藏下我们的到来。我想到了昨天在东流老街拍下的夕阳下斑驳的老街石板,还有以前见过的那些老街、古道上的石头和石板,它们有的残损破碎,有的坑坑洼洼,那些伤痕或者印记,如同时光走过留下的足迹,又如同光阴刻下的音轨,等待合适的留声机将它的心事一一说给后人听。

    下山的路很是平缓,道路两旁开始出现菜地,远远地看到村庄的影子,莫名地想到《桃花源记》中那段文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不知道那些在孤独中跋涉的旅人,看到这伫立山间的村庄是什么样的感觉,我此时只觉得眼前一亮——高高低低的乡间楼房,簇新的白墙,屋檐上的瓦片闪闪发亮,村子旁一条小河浅浅地流动着,这就因这条古道得名的“徽道村”了。于是,我知道这一段古道暂且也就到这里了。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登上返程的汽车,古道在我们身后早已经不见踪影。我的脑海中却那么清晰地镌刻下它的身影,还有那些树、石板和跳动的光影,以及百年来从未停息过的山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吟古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rz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