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16年的经典大片《大唐玄奘》,心中就涌起了想写影评的冲动,但适逢杂务干扰,终未写成。等到年末坐飞机时看到《三打白骨精》,才发现原来的想法竟然搁置了半年,于是乎立马动手,完成2016年的未竟心愿,迎接2017年贺岁片的到来。
两部影片上映时间不同,导演不同,风格不同,但是二者传递出的思想有其相同之处:人生的成长其实就是内心的修炼,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心指的方向,人生就是一场随心的旅行!
《大唐玄奘》抛开了西游系列的常见题材,抛弃了神鬼的色彩,从故事画面展开:1300多年前,玄奘大师为了西行求法,孤征沙漠,跋涉雪山,他曾在异国和国王结拜兄弟,曾和外道学者斗智斗勇,曾经遍访古印度的名寺古刹,也曾在历时十八天的辩经大会上所向披靡。最后,他携带着六百余部佛经回归大唐。 语言的凝练涵盖了多少西行的苦难,不知道影片中的几个经典的镜头能否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玄奘大师面对哨兵射来的箭仍想着向前,当玄奘大师在沙漠中狂喜的迎接大雨,我们是否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坚定与力量?我们是否意识到影片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
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目的地的旅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怎样的未来。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狂奔,却忘记了旅行的意义。应该说我们的所有阶段性的旅行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为了过程去爱该爱的人,为了过程去走该走的路,没有更多更好的理由,存在或出现就是最为充足的理由。
人生的最大成长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正如《三打白骨精》里的台词:“这取经路上的每一难皆为造化,而每一步皆是修行,生命就是这么的奇妙。” “光阴如梭,未必是世间良药;念念相续,痛苦里都是执着。”“即便我过了千山万水,也过不了我自己。”“你头上的金箍好解,难的是你心中的金箍!”“人心中的恶念,佛都渡不了。人心的恶火,佛都灭不了。”坚定的信仰与坚定执着来自于内心的高度认同。林徽因说:我们经历的许多故事不过是时光撒下的谎言,但这些谎言却让我们追逐一生,也追忆了一生,无怨无悔。如此看来,人生多半便是苦累交加,悲喜交缠。但任它再苦再累,莫大的喜悲,也总会因方向不同,路径不同,是故遭遇故事也无有雷同。我若把悲伤流尽,总会得见欢颜。若把苦涩尝遍,总会苦尽来甘。
人生是一场惊奇不断的旅行,我们会路过荒无人烟的小径,领略前所未有的风光。也或许会通过荒径走进一个人的心,了解不为人知的苦痛。旅途上会有无数次的相逢,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所以我们要用心惜缘随缘结缘,即便是没来由的缘分。旅途上也会有很多故事,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从这个故事走进那个故事,聆听着故事里的喜怒哀乐。在故事里哭,在故事里笑,因缘际会,总在你我始料;潜心修行,方得其中奥妙。
人生是一场短短的旅程。前行的路上,匆匆是它的标志;前行的路上,不平是它的特点;前行的路上,心向是它的动力。我们要知道,沧桑的心会吞噬我们的旅程,让我不敢再前行;我们更要知道,流年真的似水,真的太匆匆,一些遭遇还来不及说,就成了往事;一段情还没有捅破,就成了彼此的过客。一些景色还来不及欣赏,就成了风景。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有在生命结束时,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宿,其余的时间都在旅行,遇到的也都是过客罢了。其实我觉得却不然,人生虽然是一场旅行,但归宿却不是坟墓,心安的那一刹那,便就是归宿。
人生这场旅行,路短时间快,去过的地方也少之又少。但愿我们能够以我们自己的姿态,走我们自己的荒径,尽情演绎我们自己的悲喜人生。不要做了命运的奴,跟在世俗的背后,去追求那些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忘记自己的需求。愿非所得,得非所愿是我最大,也最怕的无奈。我们都该在心里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心向阳光。
人生啊,你太匆匆!匆忙到我们往往走过都还没有看清。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们要修炼我们的内心:要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强大,我们要学会让心,在阳光下学会舞蹈;让灵魂,在痛苦中学会微笑。要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柔和,心态平和,方能致远;物随心转,方能境由心生。
人生就是一场随心的旅行!乍一转身,便是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