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记 第五集

作者: 江雪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1:45 被阅读0次

    3.15

    过安检,进大厅,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左边是文物讲解器,右边是什么!想不起来了,不过我还是要租借文物讲解器的,毕竟文物啊,30一天,押金100,身后有排队的家庭,3口之家思考租用几个。我没那顾虑,我多次觉得1个人要好的多,不用在乎别人,很多事都有效率的多。我是92年的,从那一年开始,大批的国内精英分子开始下海(或者出国),邓的南巡讲话,让投机倒把这罪名彻底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粮票等众多的票据。再后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我们小的时候,一切都是中国速度,那时候,什么都是效率,只有效率,我后来上大学做实验,一直觉得,先做完实验的是好的,之前没有觉察,现在回想也是,被速度教育的一代,看什么都要有效率,旅游也是如此。我租了讲解器,那东西只有一个耳朵,可以带,开始我还不怎么会,费劲带上了,开始从一号厅开始看。

    从头开始,第一件文物,什么!讲解对不上啊,这不是啊!我看看号,没错啊,1号文物,不是这个啊,我去,怎么回事,讲解器里的内容和文物对不上啊!

    我继续前进继续看,从原始社会,夏商周,青铜器。听了几个对的上的讲解,我发现,这讲解器,满足不了我,其实很多考古学者,就是看坑里挖出什么,左解释,左分析,也就如此,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模糊历史,是说不清的问题。讲解面向游客,只能设计成他们的文化属于最低档次,内容既不高深也不独到,乏善可陈,听起来索然无趣。

    而且人更多,那种被拥挤的向前的感觉,十分明显,隔着大玻璃看各种青铜器,不少上面还有铭文。记载许多事情。

    铭文

    秦之前的文字刻在六国的文书上,形式各异,秦之后是秦小篆,李斯的手笔,后来他被腰斩, 秦桧的文字,宋体,后来他的下场大家也都知道。果然写字太好的都没什么好下场。

    小篆之前大多刻在青铜上,叫铭文,也是金文。那铭文的辨识度就更困难一点,不像隶书,基本没什么差别。在铭文之前是甲骨文,很多字就更难认出了。看着青铜器上的文字,我感触最深的是,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很多青铜器上都有这话,我记得清楚是因为罗大佑,鹿港小镇,有句歌词,一块斑驳的木板,上面刻着几句话,子子孙孙永葆用,世世代代存香火。这句话我看青铜器上面出现的太多了,也许是观察者偏差,但是周文化的强调祖先,强调传承,延续了4000多年的血统,一直留在我们文物上。

    希望子孙可以一直使用,不知道,千年之后,放在博物馆里,提供参观算不算永宝用!

    发完感慨,继续向前,不少青铜器都是食品器物,酒器,封建社会生产力太低了,好东西少,只能吃吃喝喝,不像现在,可以有无数娱乐,即便是吃吃喝喝也是上层贵族的专享,封建社会的普通人,实在不好过,平均寿命35不到,难怪要早结婚,早留后,不然真来不及啊。还是科学技术改变生活啊。

    慢慢的前方,多人围困一个器物,历史教科书上的觥,见下图。

    文物和人一样,有了名气就能享受单监!其他的没啥名气的,都是混监。

    单监不算完,还有聚光灯的照耀,多像明星啊。但是明星过气就完了,文物只要有传承,有过记载,就是掘地三尺,掏坟掘墓,也要他重见天日。

    从这器物之后,我算看明白讲解的道理,只有标注了小耳机的有讲解,耳机上的数值还不一定对应讲解器的讲解,只能看着来。对上了,再输入下一个号码,再找文物,对上讲解!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安游记 第五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tx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