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丁老师的语文课(3)

丁老师的语文课(3)

作者: 飘逸之境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19:18 被阅读0次

                                           丁老师的语文课

                                                 王本昊

       提起“丁老师的语文课”,太多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在空荡荡的电脑屏幕前沉思良久,诸多杂记才水落石出般,一点一点地沉淀、清晰。在初中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允许我以最真实的笔触,写写我眼中丁老师的语文课,写写这段贯穿了我整个初中生涯的美好记忆。

                                       严肃而优雅的语文课

      丁老师三年来穿过各种各样的衣服,可很奇怪,我的印象中,他总是一身长衫袭地。青蓝色中式对襟开衫写意地披在身上,棉麻线做的中式盘扣整整齐齐,袖头处略微向上翻起,露出洁白的衬里。看上去,极像旧时的文人雅士,透着一丝清高与潇洒。

       他从未笑着走进过课室,也从没在课前课后与班里的同学勾肩搭背、谈笑一片。在丁老师平稳而清澈的一声“上课”后,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被一种严整、肃穆的气氛所感染。

       课堂中,他虽不活泼,但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味优雅。他总是面上含笑,轻捧一本语文书,端庄地站在讲台上;或者缓缓踱步,像尾漂泊的小舟,从走道的这一头荡漾到那一头。他的语调不高,却清晰悦耳。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像陈年佳酿,初闻不觉惊骇,良久意蕴万分。他就像一位老师中的绅士:不苟言笑而从容自如。

       严肃而优雅,便是丁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的整体印象。

                                    读出来的语文课

       不管是书本课文,还是同学习作,抑或是自己的一篇随笔、一条朋友圈,丁老师总是喜欢拿出来,在课上读一读。许多文章乍看不觉它好,经丁老师一读,就像镀了金般,熠熠生辉。

       读《最后一课》,他用悦耳稚嫩的声音将小弗郎士的童真稚气表现得别无二致;以高亢热烈的“法兰西万岁”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里。

       读《岳阳楼记》,他开篇舒缓沉稳,安然叙事;中间一抑一扬,一悲一喜,读景抒情;结尾连呼两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形象在我们的脑中层层激荡。

       读《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与秦王间针锋相对、局势紧张时,他尖锐深刻、步步紧逼;唐雎接连排比、全力出击时,他的语调越来越快,气势越积越盛;唐雎挺剑而起,直奔秦王时,他 “啪”的一声狠拍课桌,“今日是也”的高昂呼喊余音绕梁。

        听丁老师读书真是一种享受。文章的主旨、文字的质感、语言的韵味,一切尽在他的朗读中。

                                       扯出来的语文课

        丁老师的语文课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喜欢“前瞻后顾、东拉西扯”,谈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而这,正是我最爱听的。

       窗外的木棉树开花了,满眼的火红艳丽。当天语文课上,丁老师即景分析了著名当代诗舒婷的《致橡树》中木棉的意象,借木棉树生长于高大橡树身边,却深深扎根、笔直生长、从不依靠,评析了现代婚姻中独立自信、自立自强、不做男人“附庸”的女性形象。望着粗壮挺拔的木棉树干、星红闪耀的木棉花,一丝浪漫的情思竟不知不觉地在我心中蔓延开来。

        丁老师还喜欢与我们分享他的文章。他总是看似不经意地提起一个话题,比如说“榆树”,紧接着就“榆树”与我们东拉西扯上半节课,从榆的根扯到榆的叶,再扯到榆的果;从榆的果扯到像榆钱般随风飘落、遇土即长的中国农村劳动人民;从艰苦的劳动人民,扯到远古《诗经》中借榆讽刺达官贵人贪图享乐、置百姓命运于不顾的名篇。扯了半节课,才发现原来他讲这些,只因为自己在外出学习期间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畔看见了一棵“美国榆树”,写下了一篇题为《密西西比河畔的榆树》的文章。下半节课,他就会拿出U盘,给我们看其实早已准备好的PPT,像评书一样逐字逐句地解读自己的文章。原来他的“东拉西扯”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早有精心准备,恍惚间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最终,他带着我们排山倒海的掌声和发自肺腑的崇拜,完美地结束了一节“扯出来的语文课”。

        “扯出来的语文课”,带领我们以发散的思维,身居一室之狭而心观天下之广,领略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生活中的语文课

       丁老师的语文课不仅在课内的四十分钟里,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学校课本剧比赛中,他“自编自导”,带领我们演绎陆游与唐琬、鲁迅与许广平两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将语文课搬到了舞台上。

        春节时,他引导我们用心灵发现年味、用文字记录年味,将语文课搬到了节日里。

        暑假中,他布置我们充当“小小背包客”,写下旅途中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将语文课搬到了旅行时。

       初二时,他带着我们编印班报《壹境》,每月一刊,发表同学们的优秀文章,将语文课搬到了报纸中。

       生活中的语文课,让我以一颗多情善感之心,体察身边草木花鸟之情,发现人世优雅飘逸之境。

                                            初三的语文课

       进入初三,在快节奏的紧张学习中,丁老师的语文课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的享受。

       复习古诗文,别人困于圈画重点、一味记背,他却提倡我们真正“读懂”,将知识内化。

      讲解阅读题,别人陷于答题公式、万能套路,他却讲“阅读修养三要素”、“依据思维层级分层赋分的技术”,从命题人的高度深入剖析阅读题答题技巧。

      讲评作文,别人陷于“记背例文50篇”,他却带领我们整理素材,打开思路,以全新心态看待考场作文。

       结束了头脑风暴的数学课、奋笔疾书的政治课、思维跳跃的化学课,有时就想坐下来,放下笔,静静地听一节丁老师的语文课。静静地听他细细地谈谈阅读、深深地讲讲作文、远远地扯扯故事,足矣。

      丁老师的语文课,带给我的不仅是6本语文书的厚度,更是“语文”二字的重量;不仅是中考考场上8页语文试卷,更是敏锐的文字触感、深厚的人文情怀;不仅是放榜那天白纸黑字的考试分数,更是对待事物的思想思辨、对待生活的用心用情。丁老师的语文课,始于语文,却比语文更多……

       “我们,都需要怀旧。”

       当那天丁老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望着中考倒计时牌上大大的80,我忽然感到:丁老师的语文课,真的不多了。

      那严肃优雅的课堂氛围不多了,那婉转动听的课文朗读不多了,那天马行空的东拉西扯不多了,那点点滴滴的生活语文不多了,那轻松享受的初三备考不多了……

      届届的学生走了又来,丁老师是否还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大大地写下“之境”二字,让同学们猜想它的意思?窗外的木棉谢了又开,丁老师是否还会在满树繁花盛放之时,触景生情地吟诵《致橡树》?

      或许,他还会。但这已不复是属于我们的语文课了。

      短短的丁老师的语文课,且上且珍惜。漫漫语文学习之路,且行且珍重。

相关文章

  • 丁老师的语文课(3)

    丁老师的语文课 王本昊 提起“丁老师的语文课”,太多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在空荡荡的电脑屏幕前沉思良久,诸多...

  • 丁老师的语文课(22)

    今天是孩子们体育中考的日子,昨天广州刚经历了暴雨、狂风、冰雹,但他们考试的日子却是阳光灿烂。我在遥远的北京城默默...

  • 丁老师的语文课(23)

    诗宸的文字依旧那么唯美。三年来,不知她有没有觉得自己语文水平的提升?作为她的语文老师,从她的文章里我看到了她...

  • 丁老师的语文课(21)

    彭博林在文中写到 “ 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这篇文章,读到后面,竟发现那个成绩平平的学生,似乎就是自己。可他怎么知道...

  • 丁老师的语文课(24)

    初三一模成绩出来了,杨亮这次进步明显,成绩达到了优秀线。虽然作文仍不理想,但看到了他的努力以及努力后的收获,真心...

  • 丁老师的语文课(20)

    今天推送的文字是前20篇当中最具个性的一篇,个性源自作者毫不掩饰的真性情。在略带戏谑的语言背后,站着一个桀骜不...

  • 丁老师的语文课(19)

    朱颖琪同学的文字可能没那么优美,但很真实,很烂漫。文如其人,我一直觉得她是一班最天真烂漫的那个,三年来从未改变。...

  • 丁老师的语文课(16)

    今天推送余詠诗文字,詠诗在文章的开头就说她喜欢我这个老师,喜欢我的语文课。我相信这是她很真实的想法,因为...

  • 丁老师的语文课(18)

    黄然是我的语文科代表,语文成绩虽有起伏,但总体上位居班级前列。她竟然在文中说语文是她并不擅长的科目,由此可见,她...

  • 丁老师的语文课(17)

    李昭睿绝对是个智商极高的孩子,初二时拿过信息学竞赛全国一等奖,不知道他父母有没有给他测过智商?李昭睿也绝对是个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老师的语文课(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uo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