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
东江湖山里人家睡房里的针笼

东江湖山里人家睡房里的针笼

作者: 张读立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08:48 被阅读0次

    上世纪中叶山里人家妇女双手没有闲,织衣,绣巾,纳鞋,诸多女红针线活皆在手上完成,针笼成了腾手和放置针头线脑的收纳箱。针笼除了针头线脑还存放抵针,针钻,剪刀,熨铁,针筒,蜂蜡,竹尺之类;因针笼不是特别讲究,用小簸箕,竹筢篓,竹撮箕,大瓠瓢,木盒,藤篓等器具,规格材质不统一,无具象,各俱特色,归纳起来都叫针笼。

    小时候看见阿婆卸下闲屋的单门板,平放在两张长凳上,熬锅浓米粥当糨糊,糨糊涂在整个门板上,铺层棉纱,找些碎布乱条编凑成一块整体,布条多时加一层,粘贴好后晒在阳光下,把家中人员脚量一下长度,画出鞋样,鞋样捂在晒好的布壳上,剪下鞋样,布壳太薄时再垫一层,白棉皮包裹鞋样,直接用针钻纳布壳,千层底万针线才可纳成一双鞋底。那时喜欢穿千层底纳的布鞋,鞋面整块青布,脚跟缝合;那会儿也没其它鞋可穿,不喜欢不行,喜欢的不行,尤其那种鞋面是灯蕊绒的布鞋,即舒适又轻便,家乡人也称它“便鞋”,明清朝称它“懒汉鞋”,唐宋朝称它“汉鞋”,这种鞋是汉族人典型的代表。

    生产队妇女们放牛,手里拿着针线活,空闲时纳鞋底或绣花,纳鞋底一针针排列整齐,每穿过一针都用力拉紧,针钻钻孔引路,时不时在头发上抹几下,这个动作似乎是纳鞋人的标配,苎麻线涂上蜂蜡便于抽线顺溜。绣的花是些传统花样,小孩的虎头披肩帽,颈项上的围嘴,围兜,均用工艺肌理绣好贴上去,祥云,如意,金枝,玉叶,花生,石榴,长寿边,铜钱纹,意寓祥瑞吉祥物件一块往上搬,编成传统图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赶集,偶尔能见到瑶族阿婆摆地摊卖背带布,跟明朝官服胸前的补子大小,青布围边,中间绣着枝叶花果,寓意健康成长;四角缝上布带子,东江湖里人称它“背带爪”,把婴儿背在背上,系在胸前便于腾出两手作业。

    生活中有了缝纫机后,针笼的地位渐渐地发生了变化,针笼的零乱逐步转入大抽屉,但大部分妇女依然纳着鞋底,绣花,织毛衣,围巾;靠江边的山里人家有种特别情结,生小孩会准备块白布,出生后用白布裹着襁褓,说长大后在河里能生活,会带水财;绣围边红肚兜,赶山避凶化吉,带来好运。小女孩手拿矇着青布的竹圈,学着母亲绣花的样子,绣些传承的图腾,待手式熟练,偷偷绣手巾,绣孔雀东南飞,梁山伯祝英台,绣连理枝,并蒂莲,蝶恋花,证明自己内心在成长,针笼里线的色彩多了起来,躲入房中边绣边小声唱着怀春的歌谣,绣出来的作品想找个人与她一起欣赏,幻想秋天瓜熟蒂落,心思仿佛被天上月亮戳穿,内心燥动,脸颊绯红。

    随着社会变革,历史发展,针笼已从人们视野中飞上云端,难觅踪迹,消失在生活里,偶尔衬衣上掉个纽扣,你还会想起曾经使用过它吗?不必去追忆,它早已成为记忆里一道难割舍的情怀,让它深深埋葬在岁月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江湖山里人家睡房里的针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wk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