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18/5eb49cb1579d61f0.jpg)
写作?不,我还是谈谈读书吧!
我像是一位上山采药的老者,耗费整整一天的时间,踏遍全山,终于满载而归,回途之中,樵人问起:“都采了些什宝贝”?老者摸着后脑勺,一时硬是答不上话来。得到的宝贝太多了。
这一年,书真没少看。到底多少?
不愿显摆。
没认识简书之前,通常情况下我是不看书的,我自认为,究竟是多无聊的人,才会去看书?
人生第一次看书还得从初中那会儿说起。记得那会儿第一本是《鲁兵逊漂流记》,接着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夫游记》、《爱的教育》、《骆驼祥子》,再后来就是高尔基的三部曲,与其说三部曲,倒不如说是二部曲。看的散装本,《我的大学》还是去年这个时候看完的。
那时候看书也不懂啊,什么反应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又什么表现了人民的愤慨,这些都感受不到。只有看到主人公被打了,“啊,他被人欺负了”,很直观的理解。你非要说这是天真无邪,我也没意见。
说来就像是命里注定,该有这么一年要看书。赶巧,那年我阴沟里翻船——上游戏厅打游戏,让老爸逮个正着。你真该听听我当时是怎么想的——这老头会干掉我的——他会干掉我的。
乖乖,大义灭亲,“乒”,“乓”,一顿揍。
“以后假期你哪也甭去了”,他说,“哪也甭去,懂不懂”,看得出,这回老头儿气得够呛。
好嘛,就这样,是鬼使神差,阴差阳错,算是人生破天荒头一回,静下心来看书。其实纯粹就是打发光阴,无非就是给无聊找点乐子。这件事我可不想说太多,并非很舒服。我是说你压根别去试,我不是开玩笑,失去自由会让你很沮丧。
没招,那就看呗。
我看书有个毛病,我是说喜欢身临其境,假想主人公。读《鲁兵逊漂流记》,嚯,这个刺激,就好比自个渡船失事,落到个荒无人烟的破岛上,先是尽可能的抢捞物资,再是怕野兽袭击围起了破栅栏,再是分不同的地方藏火药,又为无意扔掉的小麦长出牙儿来,欣喜若狂,我也跟着发疯,骑着枕头猛锤狂哮。“乖乖,这得够我活多长时间啊!”
读《海底两万里的》的时候,有一段潜艇不知道是开到北极了还是南极,总之,海都结冰了,一群人带着氧气瓶出艇,轮流凿冰,感觉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了,求情景效果,我是说为此我还足足憋了一会儿气,感觉还他妈挺像那么回事!
后来读《骆驼祥子》,更别提了,长这么大楞没吃过肉,这回就算“开荤”了。娶虎妞那一段不值一提,后期祥子车没了,媳妇也死了,开始浑浑噩噩过日子,尤其三天两头的往一个卖妓的老女人那里跑,书上说“祥子是行尸走肉”。在当时的我看来,他娘的,这是何等的潇洒!
时而取乐,时而意淫,关键是,在书中畅游的思想,不像现实生活有爹妈的管束。可对于书中的话外音、言外意,就不懂了,书中说的,更是不屑。
再后来,就来“简书”了。
来“简书”之后,与其说爱看书了,不如说是不得已才看书。这得从在简书开始写作说起。刚来简书那会儿,那个兴奋劲,比打了鸡血还多二两,感觉有一肚子的货要写、要说,这个满,都要喷出来了。可几天写下来,他妈没词了,这就很尴尬,原以为能像泉窟窿眼一样,生生息息的往外流,没成想,几天就玩完了。怎么办?看书吧,看看别人都写点什么,怎么写的,再不济,就写点书评吧!
就这样,我的人生又第二次与书碰上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简书”,我也就不会这么早地接触看书。我并不排除,日后某个时间段也会因为某个恍惚的瞬间,突然就看了,但至少不是现在。这是我要感谢的。
乖乖,2015年里,我写了十万左右的字,洋洋洒洒。你甭管我写了什么,也不甭管我写得优与劣,总之我写了,就让我这么傲慢的说。据说是半部《围城》的量,我很欣慰,也很自豪,虚荣心也灌得酩酊大醉。喜欢收获了不少,还有粉丝哩!
在简书,有时候我也很矛盾,于我而言,是应该写作多一点,还是看书多一点。有时候看看越爱看,也懒得写。写热了,同样也懒得看,有时候都分不开,没有个平衡点,这是个问题。现在的理解是该看书多一点,看多了自然而然的也就写起来了。由于无人指导的理解,我便开始了。
有人说“如果你看书,就不会出现书荒”,一马当先,我头一个不同意。起步看书,怎会没有书荒?
这里要感谢简书里的“书单”,我是说它可是个好东西,这些救命稻草可帮了我大忙,我现在的收藏录里还有好几篇“书单”。像《目送》、《乌合之众》、《基业长青》、《引爆点》、《怪诞心理学》等等之类的好书,都是在这里发现的。更让我觉的是,像《乡关何处》这类的文字,如若此生不看,我他妈都替你亏得慌!
一本《三体》,在我认为都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书,有一次我无意中在同学间提起,问时,我特淡定。你猜什么反应?竟然无人知晓,这不是笑话。
还有一次,我在QQ空间里看见一位同学发的照片,内容是一本《狼图腾》的自拍照,又写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云云,乖乖,我激动的不行,心想:妹子,其实哥早看完啦!
虽没评论,但真有自豪感。这些好书也都是在简书遇到的。
现在的我与书单又是怎样呢?有人写,我还会看,一来是好奇,想看看别人都在看什么。遇见好书当然也会毫不留情面的记下。二来是对作者的尊重,我自己也写东西,知道这里头的辛苦。但我并不怎么收藏了,一来书单有很多重复的书籍。二来我虽在书的天地里,初来匝道,但已经过了书荒的时期,也找到了许多发现好书的途径,说白点就是自个会觅食了。我是说现在一口气能囤下三年的书籍量。
接着,我嘴有点欠,我是说我想聊聊“影单”。
我记得《读书至乐》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的特别之处在于,书籍这种媒介与电影电视媒介相比,具有不完美的缺陷。电影与电视所传递的图像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和它要表现的东西没有什么两样。印刷文字则不然,它们只是纸上的黑色标记,必须经过熟练读者的破译才能具有相应的意义。我也曾在看完一本书之后去寻找相应的电影版。
例如《简爱》,看一半我就放弃了。例如《狼图腾》,看完了,觉得简直就是烂得掉渣,书中的大场面、大气势,根本就没表现出来。也可能是我不懂得艺术的审美。再例如《平凡的世界》,看了两三集那样,看不下去了,不是烂,是觉得浪费时间。有那儿功夫,我又能看完一本《繁花》。
其实“影单”里并没有我举的这些电影,我想表达什么哩?
我是说,如果你想通过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方式,达到看书的效果,我可以告诉你,不能!
或许又真是我多虑了,“影单”的存在可能是为了满足另一类人群吧!
我是一名在校生,从口中脱出,但似乎说起来并不那么亲切,反觉得好笑,其实我本不想说。
大学生活,一类是包宿打游戏,组队刷副本,我是说一跨进寝室楼,老远就能听见一声“德玛西亚”,二类不说是花天酒地,也他妈强不到哪去。挑灯夜读,点烛熬油,也已不是那个高三的自己啦!总之拿着父母的钱,拿着自己的青春,挥霍!
之前的我,也脱不了干系,但自结交了“简书”,我是说我变了。我可能说现在并不能挣钱,但是一些不该花的钱,我省下了,无意中就省下了,而且还不少——网费,充游戏砸装备的钱等等——我很抱歉,我是说你不用“对号入座”。我开始看书,看不下去就去“简书”写几篇,再无聊就去锻炼。
我渐渐体会到,读书与锻炼总得有一个在路上。没有多美、多充实、多精彩纷呈的心灵,有个好体格子,也成啊!
闲暇时我也在算小账,好嘛,我能攒下这么一笔钱,该怎么支配呢?给父母退回去?
咳……,那是你想多了。
月末是到了,嗯哼?钱哩?妈的,老子省的钱哪去了?抓耳挠腮。
奥……,买书了。
看来真他妈是想多了!
这一年,读书我都收获了些什么?
我深有体会的有两点。一是,从书中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我是说会做人了。乖乖,卡耐基的书更是让我翻了个遍。二是,原来我也能写出那么优美的文字。乖乖,白落梅的书更是让我扫了个精光,我开始写诗歌也是即这套书之后,觉得没有比她更美的文字了。读着读着,就想来一首,要不我憋的难受。
过去的2015,我像是一位上山采药的老者,耗费整整一天的时间,踏遍全山,终于满载而归,回途之中,樵人问起:“你究竟是多无聊,才会去看书”。
这不赖我。
你一定催促着看我2016新宣言,我是说在还没做一件事之前,又怎么会知道将来怎么做呢?我的回答是不知道。我觉得我会更进一步,可是我又怎么能知道?我敢说,这话问得蠢。
读书,作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以下是我推荐读过的部分书籍
心理类:《怪诞行为学》二册、《怪诞心理学》二册、《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重口味心理学》三册、《滚床单心理学》、《乌合之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文史及传记类:《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著、《紫禁城的黄昏》帝师庄士敦著、《溥杰自传》爱新觉罗*溥杰著、《明朝那些事儿》、《林肯传》卡耐基著、《拿破仑传》埃米尔*路德维希著、《极简欧洲史》
经济及社科类:《习惯的力量》、《异类》、《引爆点》、《逆转》、《大开眼界》、《眨眼之间》、《从零到一》、《创业维艰》、《联盟》、《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贫穷的本质》、《吸金广告》、《动物精神》
随笔及小说类:《乡关何处》、《平凡的世界》、《繁花》、《活着》、《瓦尔登湖》、《小王子》、《目送》、《撒哈拉的故事》、《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
古典类:《论语译注》杨伯峻著、《论语别载》南怀瑾著、《论语新解》钱穆著、《孟子译注》杨伯峻著、《宋词三百首》
现代诗歌类:只读过一本《海子诗集》,听说席慕蓉的诗也不错,我是说你可以尝试一下。
恕我直言,《秘密》、《力量》这类书比卡耐基骗子还骗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