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散文
被媒体标榜的“15岁科学家”,和2003年出家为僧的第一神童

被媒体标榜的“15岁科学家”,和2003年出家为僧的第一神童

作者: 木末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1-02 17:10 被阅读0次

    木末先生,中山大学er,理性·深刻·新知
    知乎3300万阅读,29万赞,本文8100赞

    这两天,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15岁高中女生谈方琳火了。

    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媒体将其称为“最年轻的科学家”,大肆褒扬。

    网友对她的评论都是:“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天才少女”、“少年强则国强”,“千万别让我妈看到”......

    但这当中的热潮中,冷思考不应缺位。

    事实上,媒体对于谈方琳的大肆报道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不负责任。

    一方面媒体之所以选择谈方琳,是因为她在与会人员中年龄最小,有话题性;

    另一方面,媒体并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评价谈方琳,而是直接堂而皇之冠之以“科学家”头衔(谈方琳对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的研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称“科学家”失之随意)。

    这一点,姑且称为新闻报道的“不计后果性”。

    而在这种语境的营造中,我倾向于觉得小女孩是无辜的。

    她有她的身世背景上的优势(父母是大学老师),同时又很努力,在学习(研究)上有一定的成绩。

    就她这个年龄来讲,确实挺难得了。

    可是媒体仿佛是7秒钟记忆的,他们在追求刺激的同时,很容易就忘了“刺激”曾经造成的惨痛教训

    所以,要是七八十年代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生活在今天,或许他仍免不了同样的命运。

    以下是宁铂的故事。

    1978年,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聚焦一位名叫宁铂的少年天才,他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时代人物。

    13岁时,宁铂与副总理下了两盘棋并获全胜,被全国媒体报道。

    在当时互联网在中国还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宁铂的事迹几乎人尽皆知。

    然后,他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成为中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中声名最响的一个。

    宁铂的“神迹”有多么令人咂舌呢?

    当年所有的大报、杂志上都发表过这样一张照片: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

    这个葡萄架有段时间成为中科大新生和来宾必瞻仰之处

    80年代,所有被归入“少年预备班”或“实验班”的神童苗子都记熟了宁铂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

    在那样的情境中,宁铂几乎成了一个“伟人”。

    铺天盖地的赞誉既助长了宁铂的心高气傲,也像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困住了他,同时也让他成为中科大的门面担当从而变成了科大所依仗的一颗棋子:

    宁铂本要转南京大学学天文,这是他的兴趣,但是中科大不愿意放走他。

    没法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无法“出逃”中科大,神童的大帽子让他害怕失败

    可是在矛盾痛苦中,他还必须无数次与“分数不理想”的现实搏斗。

    他确实聪明过人,但他的分数与神话不符,这让有些人觉得“宁铂已经不行了”:众人眼中他是神,已经不容许他有半点瑕疵。

    可是他就是个人而已。

    此时,最高的自负与最深的自卑成为一体两面

    他既陷入自卑的痛苦,同时又不得不武装成一个天才的样子。

    于是在受挫之后,在对天文学的求学之路阻断之后,他转向了对神秘的星相学的研究。

    1982年,宁铂再一次获得高光关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接下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三次报考研究生,但最终都没有参考:

    第一次,报名之后就放弃了;

    第二次,完成了体检,随后又放弃了;

    第三次,又进一步,领取了准考证,但在走进考场前的一刻退缩了。

    宁铂对此事的解释既是他虚荣心态的延续,其实也是他的退无可退

    他说想证明自己不考研究生也能成功,那样才是真正的神童。

    可是实际上呢?

    汪惠迪老师和许多人一致认为:他只是过分地惧怕失败。

    如果一个人被反复告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这种选择属于正当防卫。

    2003年,在众人的惊愕中,宁铂出家为僧……

    一个天才少年,此时走上了一条谁也无法预料的路。

    当然 ,不能说出家为僧就是宁铂高光之后的失败。

    但一代神童的如许经历,给人留下的一定是无尽的喟叹。

    他本来被寄予了多大的希望,他本来可以在世俗意义上有一番大成就,可是到头来,他做了一个比谁都沉默的选择。

    而这个过程的转变,媒体的过分报道、众人的过度关注发挥了太大太大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互联网时代“捧杀”的前身。

    1978年的第一次热捧,距今40年。

    所以,当媒体聚焦于青少年优秀学子、报道其事迹、想要为其同龄人树立典范、传播正能量的时候,就不能从“历史”中吸取一点教训,从而更实事求是、更为学子的未来负责和考虑吗?

    我觉得,对谈方琳最好的保护,其实是少点强加于身的关注与光环。

    只要她遵从内心,去学习、去努力、去奋斗,无论将来是璀璨巨星,还是平平凡凡,对她来讲,都是最好的。

    毕竟,那才是她最真实的人生。

    -END-

    欢迎关注公众号“木末先生”,回复“治愈”,送你一个全网最温暖的短视频,点击520,给你最美的情话

    图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媒体标榜的“15岁科学家”,和2003年出家为僧的第一神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kh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