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马伯庸的一篇中篇小说,讲述了西天取经项目启动,太白金星作为道教方项目负责人,与灵山负责人观音,共同为取经小组编织劫难,渡劫护法的故事。太白金星要根据取经项目规模设置不同劫难,要招聘下届妖精配合,要将项目细化外包,要打点各个相关部门,要应对各级领导安插关系户,要揣摩上级意思推动进度,要拉拢下届仙友配合互惠互利,要整理报销项目开销,要和同僚斗智斗勇,还要考量项目双方领导意图,照顾各方利益...
通篇看来,太白金星不是有点烦,简直神烦!好在和同为项目负责人的观音在斗智斗勇中互相欣赏,化敌为友,结成同盟,互相帮助理解。但不幸的是,李长庚和稀泥式应付了前来告发孙悟空冒名顶替自己,考入菩提祖师门下,偷取自己命运的六耳猕猴,牵扯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阴暗丑闻,不仅招来天庭灵山各方势力的敲打排挤,还搞得自己道心不稳,卡在正反欲念之间,无法得成金仙。
六耳固执坚定,非要讨个说法,太白金星敷衍的行为惹得他坐不住,自己挖出了五百年前的丑闻,一意孤行找到孙悟空对峙,却被说成是孙悟空的心魔,打死灭口。金星内心有愧,却无力回天。
悟空百年前为了花果山猴子猴孙,背了黑锅,在五行山下早已看淡麻木。五百年后,悟空咽下不甘,他即便知道取经项目虚伪,但也只能冷漠配合。
一次次磨难后,金星在正反欲念的相互搏斗中,反而参破太上忘情,擢升金仙。取经师徒组也在凌风渡脱去残蜕,取得正果。
但其实,玄奘一路走来,知道自己明面上是取经组的师傅,实际就是取经项目组最大的工具人。在观音的帮助下,他决定留下真身,返回长安宣扬佛法,让残蜕去成佛。而悟空的残念,随着他的肉身,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占了六耳的命运,知道自己在五百年的打压,八十一难的磋磨下,已经只剩空壳。六耳没有肉身,自己如今只是躯壳,他前往地府寻找六耳,要去给他一个公道。李长庚看透天庭灵山的虚与委蛇,所谓浊念,才是自己仅剩的热忱执念,于是他也留下了浊念,要去人间走一遭。
马伯庸把天庭灵山高层的权利博弈写得生动精彩,金星老儿的职场生涯险象环生,打工人简直不要太容易带入。随着西行之路,各路神仙斗得有来有回,各自见招拆招,精彩纷呈。其中,悟空的形象,与我心中的不符。从小,我所仰慕的是法力高超,勇敢无畏的齐天大圣。后来,慢慢的,走入复杂的社会,悟空的形象有了变化,仿佛曾经意气风发的大圣从五指山出来后就死了,一路走向西天的,是那个堪破世事,洞悉机缘的行者,他向曾经反抗唾弃的势力臣服了,所以一次次搬出大圣的头衔请救兵,求法宝。他参悟了高级神仙们的人情世故,知道了上层权利运行的基本法则,知道石头里蹦出来的自己不过尘埃一粒,斗不过,推不倒。于是,他顺从且按部就班地走着写好的剧本,迎合大家的期待,走向既定的目的地。这个悟空,就是马伯庸笔下那个,丢弃躯壳的悟空,他丢下的是躯壳,还是本心?这是我一度怀疑的问题。总是问出,为什么取经路上的猴哥变了,变得通透,变得机灵,也变得更弱了的问题。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猴哥的形象反而回归他最初刻在我心中的模样,勇敢,反抗强权,坚定不移。九九八十一难,看似斩妖除魔,实则修行心猿,猴哥知道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十八伽蓝的存在,坚定西行的悟空,不再意气用事,不再无法无天。他还是在做自己最初的事情,救苦救难,树心立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五百年后的猴哥,知世故而不世故,虽然不似五百年前那么让人热血沸腾,但每一次出场都让人无比心安。
悟空的蜕变,像是人生心性的转变,年轻的时候,我们会敬仰敢于闹天宫的大圣,成熟之后,我们还是会怀念大圣。提起当年大闹天宫,无时无刻不自豪感叹。但是处理起事情来,则是会选择,该请神就请神,该拜佛就拜佛。我们不会责备当年的大圣不知天高地厚,那是最纯真傲气的本心,似乎也不必要唾惜取经路上的猴哥胆怯事故,那是成长带来的谋略。
小时候看孙悟空,现在读太白金星,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吴承恩在很早前就发现了天庭灵山腐朽灰暗,仙人不过是高级的权势阶层,明争暗斗,争权牟利。高级的神仙言语微妙,不惹因果尘埃,中层的仙道从中牟利,塑得金身,干事的渡劫之人绞劲脑汁,步履维艰,外包的妖精要小心翼翼,还要长袖善舞,不然一个差池神魂俱灭。今天马伯庸笔下的天庭灵山还是如此,千百年来她们看到的世界好像从没变过。吴承恩挣扎过,反抗过,轰轰烈烈闹了场天宫,最终老老实实走上西天取经之路,加入漫天神佛。而马伯庸自始至终冷静通透,身处权力漩涡,真灵冷眼旁观,不指望改变什么,不想干什么改天换日的大事,只蜕下不甘的躯壳,期许可以在混浊的世间保存一丝清明。就像作者所说,如吴刚伐桂,就算知道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改变不了分毫,也乐在其中。作为读者,两种态度都为我们带来了如饮甘醇般的阅读体验。长久以来,一位位优秀作家,对西游记这部久经时间锤炼的著作进行一轮轮解构重塑,让这部作品的中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让我们对悟空的解读更加深刻。
但是也不免遗憾,为什么闹天宫的猴哥就非得被压在五行山下,为什么就非得戴上金箍走上西行路,为什么不得不历那九九八十一难?这都是天庭灵山强加在自由勇敢上的磨难,为的就是一点点,一寸寸杀死那个曾经豪气冲云天,斗战降万神的猴哥。猴哥的命运早早注定,强大如他,也逃不出这套恶心的权利斗争,谈什么跳出三界外、不在无形中。不还是个技艺高超的打工人。西游的故事早已注定,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故事中的玉皇大帝、如来佛祖、金仙大能早就知道,只有可怜的小猴轰轰烈烈地闹了一场。猴哥从石头里奔出来,凭着天生的聪慧和后天的修行,一眼就看出天庭的虚伪不合理,势要闹个天翻地覆。但作者早就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他再能耐,也翻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西游的故事还在继续,猴哥的勇敢事迹还在被传唱,经典的故事被演绎出千百万个版本,猴哥谈了恋爱、做了妖王,总是逃不出走上西行之路的命运。“西游记”仿佛才是那个戴在师徒四人头上的金箍,无人能打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