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逼自己一把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

作者: 西想事成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20:04 被阅读19次

      “想发展出成功的性格和能力,必须改变过时的强权方式,建立基于自由与规范责任之上的新方式和秩序,我们不能强迫孩子绝对顺从,而应该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主动遵循应有的规则。”—摘至P22

       人生而平等,应享受同样的尊重和尊敬,然而父母很多的时候却习惯了用权威的方式,以为可以轻松快速的搞定“不听话”的孩子,可时间长了,父母发现强权终究有失效的一天;又或者有些父母,选择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直到家长再也无法满足孩子时,有的抱怨孩子学坏了,有的继续被孩子“控制”着。但没有人知道为所欲为的孩子也并不快乐。

       真正的自由是与规则相伴,没有规则也就没有了自由;规则在产生限制和责任的同时得到了清晰的界限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也是孩子获得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各种“问题”?

父母要观察行为产生的结果,发现行为背后的动机,在结果中寻找动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标导向,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都是靠着直觉去做,而非理智推断。

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找归属感,如果气馁,没有得到鼓励,归属感就得不到满足,于是重心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和自我认知,书中把孩子的挑战归结为四个错误目标,四个错误目标其实都是在寻求归属感。

1. 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认知:只有在自己得到关注时,才有价值。孩子期待被“看到”,从而各种方式引起注意或者犯同一个错误,成为“坏”孩子。

解决办法: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归属感从而学会自我关注,而不是一直需要外界的关注;孩子犯错时,我们要看到孩子错误背后的目的。不惩罚,寻求孩子的帮助,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允许孩子犯错,告诉孩子“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当孩子不停的引起大人注意时,父母可以不回应,不妥协,做到和善而坚定。

2. 寻求权利;

错误认知:顺从即屈服比自己强大的权利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除非自己有更大的权利,否则自己毫无价值。

解决办法:(被斥责会加强恼火行为;要赢;要获得权利。)不要斥责孩子,退出斗争、尊重情境;父母是引领者不是独裁者;不强迫,要引导和激励孩子;父母的关注点是这个情况需要什么而不是孩子要听我的。

3. 报复

错误认知:只有报复才是体现自己意义和价值感的唯一途径。已确定自己不被喜欢、没有权利,所以价值感要通过伤害他人来体现。

解决办法:“看见孩子”看见受伤的孩子;不责备;不惩罚。

4. 自暴自弃

错误认知:觉得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成功的机会,感到无助,利用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自己想象的弱点),目的是避免做那些预料会失败的事。

解决办法:不放弃,家长一旦表现出放弃即加深了孩子对自我放弃的肯定;安排孩子做能做到的事情,慢慢找到自信。

家长该如何做呢?

1. 不参与战争:

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出现了冲突,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如果需要他们会主动寻求帮助。

冲突的过程不是目的,父母的干预(或冲突的结果)才是目的。

很多时候,常常发生冲突的“受害者”才是“始作俑者”。

民主的家庭中不该有权威者,每个人都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和孩子相处,我们也应该相信孩子,能在与不同的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得最大的好处,这也是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遇见不同人做准备。

2. 尊重: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孩子有与父母同等的权利;尊重自己:不迁就孩子,可以事先约定;尊重情境:遵守规则,避免指责、批评、说教(这些会导致报复),让孩子自己体会不守规则带来的不便后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明白尊重环境的意义。

3.和善而坚定:

和善不是没有原则也不是迁就;坚定也不是强硬,只需要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不惩罚。

4. 允许犯错:

“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没有人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都是在错误中学习成长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少的走弯路;当父母的关注点只有错误时,孩子会害怕犯错,拒绝做事;误以为只有完美才有价值,事实上只有不完美才能进步和成长;父母要先关注情绪、犯错误的时候出现:伤心、失望、自责、内疚等情绪都是正常的,父母应该不指责,不得意,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从而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5.赢得合作:

父母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和善而坚定并行。

说话的语气往往比内容更重要。

6.行动:

说教的方式容易导致孩子“听不见”、孩子认为你是错的我说对的从而导致权力之争,或者用“不听话”的方式引起过度关注。而不用语言,直接用行动的方式让孩子看到结果,展示后果,切记父母本身要确保没有情绪,不是报复和打击孩子。

7.敢于说“不”:

尊重规则,会给孩子带来失望,这是可以理解的,父母只需要做好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与坚定的态度,不妥协,这是正确的挫折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独立的品质。

父母很难做到面对孩子的请求时给予“拒绝”,然而父母的帮助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不自信,依赖性极强的孩子;孩子的潜意识中还会认为“只有得到父母的服务,才是得到父母的爱”。

8. 不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的孩子会“相信”自己没有能力;习惯了外界的帮助,自己不能完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无法接受,还会大发脾气。

9.家庭会议:

每个家庭成员都认为这是和全家人有关系的问题。家庭会议是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难题的方式之一,是全家人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会议,这里没有权威,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家庭会议做出决定,将会持续一星期,如果发现不合理可以下周继续讨论寻找新的方法。

放松,从容

我们大部分焦虑都是来自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父母们放松下来,很多焦虑都会消失。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那么轻松享受养孩子的快乐就会成为现实。

一种“不良行为”不断的发生,必然是这种“不良行为”可以给孩子带来“好处”。当“好处”没有了,“不良行为”也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不要马上指出,可以在没有情绪的时候,以“问题”的形式拿出来大家讨论一下,可以倾听到孩子为什么这么做,也可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自己那么做的时候其他人的感受,自己发现问题,选择下次是否需要改变行为。

相关文章

  •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孩子:挑战》读后感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孩子:挑战》读后感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 《孩子.挑战》读后感

    三月份给自己的一个读书任务是:读完《孩子.挑战》并输出读后感,我用了20天时间将这本书细致的读完,我的读书速度很慢...

  • 《孩子:挑战》读后感

    “想发展出成功的性格和能力,必须改变过时的强权方式,建立基于自由与规范责任之上的新方式和秩序,我们不能强迫孩...

  • 《孩子.挑战》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从去年接触正面管教才开始读一本非常实用性一本育儿书,每次读起来都会有很多的感悟与启迪,从而使我对儿童心理...

  • 《挑战·孩子》读后感

    2018年教师节,参加了真爱梦想基金会“挑战阅读”的活动,在参加挑战的一百多位教师中,我有幸被选中。

  •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在安静成长读书会学习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由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著作。本书中推...

  • 《孩子。挑战》读后感

    看到这本书的题目,第一印象——这是一本帮助我解决孩子带给家长的那些“挑战”的书。通读3遍后,我得到一个新的...

  • 《挑战 孩子》读后感

    去年,我参加了沈阳趁早举办的#正能量家长养成群#。每天按组长指定的书目阅读亲子教育书籍,晚间打卡,每天的读书任务...

  • 《孩子:挑战》读后感

    这个星期,大宝跟我和他爸一起住,这是我希望的,不过在和孩子相处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说,早上起床,躺着等着我去帮忙...

  • 《孩子:挑战》读后感

    正在准备参加正面管教家长讲师的培训,导师推荐了一系列正面管教的书籍,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孩子:挑战》这本书。 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挑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r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