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结束后,回校上班,接低段的书法课。
上周四给一年级上课,我教孩子们横和竖的写法,带他们练习了一些有横竖笔画的字,孩子们全程跟随,写得很认真。这节课快结束时,我让孩子们把所写的字拿来康老师看看。话音刚落,一个孩子举着本子飞快地冲向我:“康老师,看看我的,我写得怎么样?”我问:“你最喜欢自己写的哪些字?”孩子很认真地指给我看他自己满意的字,我一一给它们标出来,我还会问:“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字?”孩子告诉我因为这个字的笔画写得怎么样,笔锋怎么样,占格怎么样。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自信也很有定力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我说:“谢谢你,你讲得真好!听你的讲述,康老师知道你上课很认真在听讲,你把康老师讲的要点都记住了,超厉害的!把横竖写直,把悬针竖写好真的很不容易,说明你很专注,很用心!康老师也喜欢这些字呢!谢谢你让我看到你这么好看的字,加油,你会越写越好的!”孩子接过本子,笑着走了。
“康老师,我写不好。”一个孩子递给我他的本子,沮丧地说。
“哪里写得不好呢?”
“你看这里,横不直,竖是歪的……”
“哇,我都没说,你自己就给自己把问题找出来了。能找到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一种进步。这是你之前写的,我们看看你后来写的。”
“在这里,这些,这些,也不好看。”她撅着嘴。
我圈出她之前写的一个横,再圈出她后面写的横,我指着这两个横问:“对比一下,看到了吗?有进步吗?”
她看了看说:“有进步!”
“你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努力纠正自己的问题,还进步了,多好啊!是不是该给点个赞 ?”我竖起大拇指在她的额头上盖了一个印象。她的眼睛立马开始闪光。
“康老师,我写了这么多,可我还是写不好。”一个孩子对我说。
“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写不好没关系,没有人一开始就写得很好,都是从不好开始的,康老师握着你的手,我们一笔一笔,慢慢再写几个。”
“康老师,我想写得和你一样好。”
“一定会的,只要你用心和努力。”
所有的小朋友都交了本子,我发现还有一个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我大声地喊她:“yy,为什么不过来呢?”
“我不敢,我写得最差了。”
“没关系,康老师看看,我不给别人看。”
她不情愿地走过来,把本子交给我。写得不错啊,可她的本子上被她自己画了很多❌ 。我立马知道了,这个孩子,拦住她的不是字,不是她的书写能力,而是她内在的自我评价太多太严苛了,她跳不出来。这种严密的评价,孩子本身不会有,而是来自外在,严重影响到她的自信心。
“yy,你写得挺好的呀!为什么不敢给康老师看呢?”
“我怕被批评,我没有xx写得好,也没有xxx写得好。”
“yy,咱们不和别人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写的字也会有不同,我们和自己比。你把自己写的字和之前写的字对比一下,看看自己有进步没有?”
“有,康老师,我发现了,我这个字,这个字,都比之前写得好看。”
“哪好看呀?”
“之前的横太斜了,现在我写直了………”
“y y,看到了吧,你真的在进步,而且知道如何改进,越写越好看了。不要和别人比,我们和自己比,只要自己用心了,而且进步了就是棒棒的!”我说着在她额上点了一个赞。她拿着本子蹦蹦跳跳地回座位了。
下课了,和孩子们再见。
一个孩子快步冲上讲台,她张开双臂拦腰抱住我。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待她抬起头来,是yy。她一脸幸福地对我说:“康老师,我爱你!”
那一瞬间,我被甜蜜击中。
今天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焦点,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被无数个成人关注,她的一言一行都难逃比较和品评,上学了,随时也都会收到来自成人世界优和差的评价。长此以往,外在的评价侵占了孩子的内在空间,孩子不能专注于当下自己所做的事,做一点,评价的声音就出来了。孩子不能直接与自己所做的事链接,因为长期被评价,孩子就把外在的评价声音内化了,即使没有人在身边评价,她也会习惯性地给自己的言行贴优或差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渴望优秀,所以,孩子不能接受自己的差,当自己没有别人做得好时,就立马停止尝试,表现出自卑,胆小,后退,逃避,掩盖……
接触到新一届的小朋友,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孩子们自我评价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学习。要让他们专注于书写,我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怎么教写,还要尽量去帮他们淡化这种自我评价的声音,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老师的眼睛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当更多的点被照见,被点亮,暗处也就慢慢被光淡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