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

作者: 毛虫虫 | 来源:发表于2015-04-08 17:06 被阅读154次
    1. 找个自己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提到的人。
    2. 好作者被人民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拥,远远一看,好比论文引用率一样。
    3. 第一次是读理由的小说《青衫湿》(中学),第二次是读汪曾祺的《大淖记事》(中学),第三次是读叶兆言的《艳歌》(大学)和梁晓声的《从复旦到北大》,第四次是苏童的《妻妾成群》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工作之后)。
    4. 《傅雷家书》陪伴我 5 年,这是一本很好的青年成长修养书,也是读书人一本很好的「地图」或「索引」。
    5. 沈君山的《浮生三记》和《浮生再记》是我此生读到的最美的文字之一,排前三是没问题的。

    6. 对于读书这件赏心乐事,若不能顺藤摸瓜,就会失去很多阅读的乐趣。

    7. 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8. 杨早,他从大学时代到现在,写了七八百万字的文章,出书十多本,阅读面极广,连一条微博的文字都不是随便写就的,都能读出味道来。这样的人,他不轻易推荐什么书和电影,可但凡他推荐的,都是好书,甚至包括童书。认识他之后,我少读了不少二流书(包括小说),大大节省了时间。
    9. 看学术书籍,不要理会这些。把一本好书,甚至书里的某个章节,钻研透彻,远比看上许多书有用。阅读量虽然拿不出手,但是掌握理解的东西会超过别人很多。把学术书当武侠看,那是大错特错。
    10. 看学术书籍,千万不能这样自欺欺人。学术书籍是不可能完全看懂的。你就算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意思,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背后的道理。有的书甚至要一直放在书架上,这辈子都要不时翻出来看看。
    11. 看学术书籍, 不是读过的就能理解。如果这页你没读懂,你就得停下来思考,再读一遍,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甚至抄写。就算你暂时跳过,你也时刻记着,这里你没有理解,早晚还要回来解决。
    12. 高效阅读有技术 如何集中精神看资料?
    13. 1、阅读目的2、阅读时间 在精神最充沛的时候阅读。3、阅读环境4、集中注意力
    14. 如果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反而会觉得更疲劳,不管是站还是坐着,应当收腹立腰,放松双肩,脖子有稍稍伸展的感觉;
    15. 当你精力无法集中时,别强看,放松一下,做些活动,花上 3~5 分钟,比如俯卧撑、压腿之类; · 或者使用 5 分钟的小睡来恢复注意力,哪怕只是闭上眼睛趴一会。
    16. 笔记时可以用多种方式比如:思维导图、康奈尔、六色荧光笔。特别是用彩笔手绘思维导图,会让你记得更牢。
    17. 《开动大脑》一一思维导图学习法 http://www.read.org.cn/html/87-activate-the-brain-thinking-of-learning.html 康奈尔笔记系统 http://www.read.org.cn/html/689-cornell-notes-system.html 六色荧光笔学习法(1) http://www.read.org.cn/html/314-six-color-fluorogenic-pen-study-the-law.html
    18. 使用思维导图来确认没有掌握的知识: 准备一张白纸从最重要的知识点开始,完全按记忆来手绘这部分的内容,越详细越好。全部完成之后,看看你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再把你自己手绘的思维导图跟软件制作的思维导图做下对比。没有完成的内容就是你没掌握或不会的内容,这部分需要更复习。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一直到你不需要任何帮助或提示就能全部完成所有的思维导图为止。
    19. 使用思维导图来快速复习: 做完的思维导图打印出来,贴在床边上,放在办公室或其他你一天经常在的地方,早上起来、晚上睡觉前、工作中休息时都可以看一遍。复习的思维导图不要太大。而且主要分支最好在(7+/-2)之内,最多不能超过 9 个,不要超过 7 层,一篇课文或一章最合适。一般来说看完一篇的思维导图只需要 2~5 分钟或者更短,复习完一本书也只需要 20~30 分钟,一天最少要复习二遍。还可以把思维导图转为图像,设为电脑桌面、屏幕保护和传到手机中。除了早晚还可以利用坐车时、吃饭前、饭后、休息时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不断地复习。
    20. 插播条广告:对学习方法、阅读技巧和注意力方法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read01 )和 Blog ( http://www.read.org.cn )
    21. 阅读主要注意三个东西:一个是信息的量,一个是信息的消化能力,以及信息的排列特性。根据阅读的读物和自己的情况来,从这三个角度来取得一个平衡,这样有利于阅读。
    22. 越是渴望改变现实、渴望在竞争中胜出的人,越是应该看书学习,以提高个人的筹码。

    23. 核心是阅读动机,中国人在应试教育中将阅读的乐趣消磨殆尽。其次是阅读习惯,从小到大就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形成习惯很重要,在家里,家长如果不读书,整天赌博、看电视、闲扯,怎么会让孩子喜欢读书?最后是阅读环境,缺少多方面的正面影响 读书是需要环境支持的,家庭藏书量是关键的因素。家里如果有大量的书可读,孩子自然会去读。但很多家长是家里没多少书,又不愿意给孩子买书,理由是「买了孩子也不看,纯粹浪费」。其实孩子有没有买书的自主权很重要,如果书是孩子自己选的,读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大。
    24. 结论:中国人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是剥夺个人自由,不读书就是重获自由。
    25. 读书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用力读书,用力生活,用读书的所得去生活,再用生活的感受去读书。有的时候你觉得读某本书(特别是文学作品)没有感觉,也许是因为你的人生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不用着急,等一等,过一年两年再重新翻一翻,感悟就会不一样。
    26. 读书速度受到视觉输入影响: 不回视; 不跳读; 结构化阅读; 重点记忆重点部分。
    27. 一些小地方要注意的: 不是读书越快越好,读书最后要的是相关知识的理解率和理解程度; 有些书,就是用来一天享受一点的; 读书关键要前后呼应,不要单纯读书,读后,要反思,要回想; 多看书,速度也好,理解率也好,记忆力也好,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多加练习。
    28. 一个人如果必须在多件事情中转换注意,则往往一件事情都做不好,而且因为付出过多的转换成本(switch cost)而精疲力竭。
    29. 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最古老的伴侣。人类已经习惯了这种连续和线性的知识获取方式。前后信息的相互关联性,使得大脑能够比较方便地构建知识系统,存储记忆。碎片化的信息,使「关联性」——这一大脑最熟悉和喜欢的东西消失了,自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30. 信息的半衰期用来衡量信息的价值和效用随着时间衰减的速度。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信息,通常半衰期就一两天,这就意味着今天令你非常亢奋的信息到了第二天、第三天就可能什么都不是。于是乎,循环往复,你每天生活在会立即失效的信息里,就像记忆力只有 24 小时的失忆患者,重复着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
    31. 你越是抗争,说明你越重视它,乃至畏惧它。

    32. 终极的方法,是找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你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其他东西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
    33. 这些能让微博失色的东西,通常具有两个特质:纯粹和永恒。
    34. 问自己下面的三个问题: 是否真的考虑过各种不同信息渠道的价值到底有多少,能给你带来多少收益,这个收益并不单单以金额为标准,还包括机会、能力、价值。 统计过自己每天在不同信息渠道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吗?一周、一月呢?这个时间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收益上来是否值得你投入的时间? 是否考虑过每天阅读的新闻过了一年之后,对你有多大影响?是否值得你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不读他们会怎么样? 一年之后,你到底能输出些什么?这些东西对你有什么用?有多大的实用价值,能量化到什么程度? 然后强迫自己进行每周总结,把有用的内容分类整理,尽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东西分享在 Blog 或微博上,努力把这几件事变成习惯,用习惯来形成自律。
    35. 要经常考虑如何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有用的资讯
    36. 对我来说比如靠谱的渠道: 现实: 书籍(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专业期刊、杂志(大致看一下目录,快速翻阅,有用的拍照)、行业培训、跟专家直接沟通、没事多跟别人聊天,多认识一些有趣的人。 网络: 豆瓣(书评、专家、小组、小站)、知乎(发现、每日精选、关注牛人、每周邮件)、挑选的少数 Blog、少数几个网站。 微博:挑选一些能定期输出干货的人关注。 其他: TED、公开课、有声书、电子书。
    37. 我基本上不看新闻、也比较少刷豆瓣和微博,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准备海量的视频、有声书、电子书,包中一定会带一个 E-ink 的阅读器或平板,一个 MP3 和一个笔记本,除了发呆的时候,确保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
    38. 任何一本书能给你提供的信息和启发都是有限的,而另外两件事是无限的。 这两件事就是生活和思考。 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年书,而学不会感受生活,学不会自己思索,那他并没有真正读通。
    39. 我建议多读些有事实性材料的、包括很多细节和描写的书,而少读理论性、论述性的书。前者包括小说、传记、日记、书信集、笔记甚至手稿、档案等,读这些书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和真切的一面,然后用你的独立思考去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你自己的思想。而后一种书,如果读太多的话,会让你的大脑被各种千奇百怪又互相矛盾的理论所填满,当你说话时说出来的都是别人的观点,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40. 最省钱的办法是办一张当地图书馆或者大学的借书证。 找一个当地的,爱书人多的 QQ 群什么的,提议大家换书看(钱钟书老先生指出,追 MM 的一大手段就是借书,一来一往,又有共同话题,又多了见面的机会) 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电商网站的书相对比实体店便宜,一般在书籍定价的七五折左右,而且时常还会有打折和返券的活动。 使用豆瓣购书单(http://book.douban.com/cart)和缺书网(http://www.queshu.com/jianlou/2-1-1/)来货比三家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都是大家讨论怎么省钱买书的。(http://www.douban.com/group/buybook/) 孔夫子旧书网也是不错的选择,有时看那里好书卖的是白菜价,看得我都心疼了。 不要小看淘宝,有时也有惊喜。 豆瓣上也经常有处理二手书的,交换和买卖的都有。 搜一搜本地的特价书店、旧书商店、图书批发市场,比如北京的旧书店有这些(http://tech.sina.com.cn/i/2012-06-09/02247245495.shtml),当然还有不容错过的地坛书市。在成堆的书中找到自己真爱的那一个并把它带回家的感觉,恍如谈了一场恋爱,那种快乐是网购不能比拟的。 电子书的话,买一个 Kindle,绝对是电子阅读之神器。苹果或安卓系统上也有很好的阅读软件,资源的话,亚马逊中国、豆瓣阅读、多看书城、字节社的电子书都是很不错的。 补充个实体店买书的办法:找收卡的卡贩子买两张。 购物卡很多人九六折收,但购书卡大多不超过六九折。七折左右的购书卡可以在图书大厦买很多书了——同时保证买到书的品相和有人帮找书的服务,以及提前确定书籍内容。(笑道人提供)
    41. 如果一年能读 100 本书,你就已经是可以让大家刮目相看的读书人了。更何况,一本好书你可以一遍一遍地看。
    42. 具体可以参考:大学两年读了大概 200 本书,为什么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呢?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44284
    43. 览读:现在许多大型书店都有抄书处,完全可以拿一本喜欢的图书坐下,边读边做笔记,一分钱不花。即使没有抄书处,也可以在书店浏览,强迫记忆,不但看了书,还锻炼了记忆能力。享读:看他人分享的读书笔记,参加读书报告会,加入读书交流群等。享受别人的解读,是为享读。享读不仅可以省钱,而且可以只听精华,同时还可以吸收到别人独到的见解,一举多得。看读:土豆、优酷、PPStream 等提供的内容中,有许多是对书的讲解、评析等,观看此类节目,相当于读书。听读:广播电台总会放些有声书、评书之类的,对一些经典的文字,也有如@锺华老师以及 LibriVox 这样的免费朗读版本。通过聆听来阅读,虽然不能很精细,但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也是一种好方法。刍读:看过记住的书籍,可在心中重复阅读,反复体会其中各方面的意蕴,比如《西游记》从政治的角度如何理解?从职场角度看有何启示?通过反刍获得新的理解,此圣人所云「温故而知新」也。
    44. 为什么要逛实体书店,而不是直接网上购买? 因为防止买到我不喜欢或者不需要的书,这部分的试错成本也是很高的。在网上试读不方便,你只能靠网站或他人的推荐来买书,无法依靠自己的判断。尤其不要去买网站推荐的「畅销书单」里的书。
    45. 使用 send to kindle 插件(http://www.klip.me/sendtokindle/)及亚马逊 send to kindle(http://Amazon.com: Send to Kindle)当别人两眼通红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的时候,把要读的文档和网页发送到 kindle 上自在阅读。当然这还可以利用 ifttt 和Evernote 联动,具体不讲了,我只提供思路好了。
    46. 最近发现 iOS 上的 Evernote 客户端的文本拍照用来给 kindle 做笔记摘抄很是方便。当然这真的是不得已的办法,希望以后原系统或者多看系统能和 Evernote 更好的配合吧。
    47. 原系统的 collection 也要用 calibre 或者其他软件分出来目录。我的 kindle 里基本没有超过6 本书的时候,我不觉得一个人一个时间区间能看那么多书,(也许是我太愚笨了?)既然看不了那么多,分门别类放那么多给自己虚假的满足感多没意思,E-ink 本来反应就慢,想看一本书在目录里翻好几下多闹心啊。查资料找资料应该用 iPad 呐。所以试试看吧。还有我觉得原系统的 collection 不是用来分目录的,明明是类似 tags 的功能,我是用这个功能来区分阅读进度的,有更好的用法欢迎指正。
    48. 不得才是常态,得了才是变态(此处变态非贬义)。

    49. 观察到网络上的信息发布发生有以下规律: 信息的碎片程度加剧,人们倾向于消费越来越短的文字。 对于富媒体的消费需求增加,尤其是对图片、音频、视频的需求增长惊人。 信息达到用户的方式,Push 和通知机制已经占据主流。    所以,之前我总结说,这是一个懒鬼消费表现主义产品的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wz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