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聊天,先生突然扔来一句话:
“对了,我同事是你粉丝,想问下你公号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开始盈利了吗?”
我竟有点不知该如何作答。如果按照世俗的观念,一个坚持了一年的事情总该有点起色了,否则就不要在这上面耗费太多无用功了。
所以很负责任的说,除了收获1000+的粉丝,其他也无甚了。(但眼下真的很满足,因为每一步都走得那么铿锵有力。)
如果真要算,粉丝的日常打赏,以及三月份开通的流量主得来的一点微薄收入,真的不值得花那么多日夜在桌前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来构思推文的。
就连孩子都清楚地知道,他的妈妈时不时地要来一场自顾自地,从深渊前往山顶的极致体验了。
我是在2021年开始这趟旅程的。这一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按照习俗,是要红衣红裤红袜一身红的,那样这一年才能顺遂。
我也未能免俗,不光如此,还鬼使神差地开启了这样一件,让日后多了无数个无眠之夜的苦差事。
要说苦差,应该和大家一样,都源于上学时或挤牙膏式,或东拼西凑式,或东拉西扯式创作,
总之那时的午后,总有讨厌的那两节作文课,以及外面无尽的知了声在等着我们。
这件痛苦的事情,没有避开,还迎难而上,可见还是有一些苗头在生活中初见端倪。
比如喜欢文字巧妙搭配的完美组合,记录佳句的热衷,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那点点自认为可以舞文摆磨的自视清高。
于是,就折腾出了这件大事——打算将公号一直写下去,将萌发的觉醒一点点扒开,放大,直到完全。
那经营公号到底对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呢?

1
写作前之难,与写作后之爽
对于写作,平克有一句名言,真是将写作的困境一览无遗。
写作之难,在于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而阅读正好相反。
通过阅读那些线性的文字,树状的句法结构段落,去捕捉文章背后网状成体系的思想。
这两者就这么相辅相成的作用着,让大脑不断精进。
必须要说明的是,一旦将其打通,那写作的极致体验就产生了,也就产生了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
和内啡肽一起被提及的还有多巴胺,这两种都是大脑分泌的让人产生快乐感觉的脑内激素,那就是一种心流体验,也就是幸福感的来源。
其中多巴胺有点类似刷视频、游戏所带来的上瘾性行为,而内啡肽要更高级点。
它的分泌通常是能让人获得更持久稳定的幸福感,有相同作用的还有阅读、画画、音乐、跑步、冥想、恋爱等创造性的事情。
但他们似乎从来都是要靠“找虐”才能逼迫大脑去分泌,也是大脑用来补偿我们完成一些事所付出的努力。
比如写作之前的痛苦难耐,写作之后的爽爆完胜,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世界,让我在无数个灯下奋笔疾书,无法自拔。
对我而言,写作、阅读、跑步亦如此。
写作带来真正作用的还在于,它对生活的梳理,让我能更认清生活的方向。
杂乱无章时,自己就是一个包裹得密不透风的茧,要想抽丝剥茧,看到那个最真的自己,就需要写作这个旋转的线轴,把丝绕上去。
这边慢慢书写厘清,那边线轴徐徐转动,裹住茧的丝也就随之越抽越少,终于露出了那个本真的你,成功和自己和解。
就这样在写作中,一次次和那个美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感觉爽爆了!

2
链接到同频的人
一开始的写作,都是带着落寞背影,默默上路的孤勇者。
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就在这个赛道上,遇到了一群同频的人,有热爱写作的同道中人,也有流淌着同样情感的读者朋友们,一点点有了释放自己光芒的自信。
都说在这个世上,我们永远没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却可以在同频共振的领域里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足矣。
听过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遇到喜欢同一本书的人,总比遇到喜欢同一件衣服的人来得更有默契感。个体和个体是很独立的,书是很好的介质,让彼此知晓是同类。
有着同样喜好和同样情感的人走到了一起,那感觉就像在迷失的人群中找到了彼此一样欣喜若狂。
顺理,写作成了一种最节省成本的沟通方式。世界如此之大,想要迅速了解又谈何容易,写作就成了可以直抵人心的桥梁。
因为写作认识到很多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你,
这种平日里不愿多表露的心思,却在文章的方块天地里,探寻到珍稀的同类,可以肆意畅怀,抑或浮光掠影。
写作,让缘分,妙不可言!

3
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我的四月总结时,我就感慨:
这就是写作带给我的。
刚开始写作,没有拥护,也没有反对,和任何稀松平常的事情一样,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事实就是这么冷血,别人眼中的你,一定是因为你做成了某件事,才成为了那个人。尽管你自己是因为想成为那个人,才开始去做那件事。
这里面的不对等,就使得我们要学会承受,事情未成之前的各种沉寂。
而我们总要趟过那段无人问津的日子,才可能会有后面一路的繁花似锦。
虽然没有等来我的繁花似锦,却也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分享给大家,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要一直写下去的想法。
转眼已近期末,孩子拿着他的作文本到我面前炫耀,
他这一学期的作文,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竟没有一篇是需要大人参与的。(这里有对比:孩子的拖延真的无治了吗?)
拍着胸脯的那只手掷地有声,如同他对作文的喜好一般。
“我好像喜欢上写作文了!”
仿佛听到了泉水叮咚的声音。
我继续打着马虎眼,吹嘘着老师所起的作用:“看来你们老师的水平真的很不错,将你拯救了!”
“哪有,我就是从你的文章中学到的,写作好像也没有那么难,万物好像都能写,只要能写出花来!”
一边说着,一边偷瞄我的表情。
我心里早乐开了花。
原本我无心插柳,回头再一看,早已柳树成荫。
看来我们都要对时间有点信心。对写作也是如此。

距离开始写作这件事,也已经过去了一年,我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有的是征文,有的就是如树洞一般的聊天。
大到有30年教龄的幼师,小到初入初中的小朋友,在这里特别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和认可,我想写作的另外一个好处,被我找到了。
默默陪伴,温暖彼此,实现自我价值!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