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0日 周一 晴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够准确。
“复印件”意思是孩子高度呈现了父母身上的一些品质,即便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也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因而称为“复印件”。
这种现象在有些家庭中确实存在——孩子与父母或者父母中的某一方在形象气质、脾气性格、甚至走路姿势等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情况却是:孩子在各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质与父母有很大的差异,即便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差异性所占的比例也远高于相似性。
比如有的父母很强势(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家人),而孩子却胆小、懦弱;有的父母很上进,孩子却很懈怠;有的父母努力拼搏,事业有成,孩子却找不到奋进的人生目标;有的父母学业优异,孩子却是学渣……
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或许是父母本人,或许是外人这样的说法:这孩子怎么一点不像他爹妈养的?
这种和父母有明显差异性的孩子显然不能称之为“复印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特殊的个例,相反还颇为常见。
那既然很多孩子以后所呈现的特质都不像父母,是不是孩子的成长和父母没有关系呢?
那肯定不是。
父母不光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孩子的影响当然是深远而重大的。父母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模式、自身的学识修养、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的养育方式……都在影响,甚至是塑造着孩子。
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更准确的说:孩子是父母的“加工品”。既然是加工品,那所呈现出的面貌可能和父母很相似,当然也可能和父母迥异。这就取决于父母怎样去加工,用什么方式去加工。
当然,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除了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以及社会的因素。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可能学校以及社会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父母早期对孩子“加工”却奠定了孩子的人生基石和生命本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