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请谨慎观看
之前一个月在减肥,减肥减得我不仅食欲全无,连一直以来强劲的吐槽欲望都没有了。然而这一切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句号,与朋友的一场火锅是预热,而电影才是正餐。《暴雪将至》,不得不说,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
想要去看这部电影基于两个原因:段奕宏;暴雪。前者不用讲了,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拒绝的票房亮点,而后者,在我的印象中,只要跟雪相关的犯罪电影,拍出来的效果都不会太差。无论是之前的《白日焰火》,还是近期的《无证之罪》,哈尔滨作为北方的冰城,本身就自带一种冰冷肃杀的意味,好像只要隐匿在冰雪之中,罪恶就可以不见天日。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去看了这部电影。
故事发生在1997年南方的一个小城,没有冰天雪地,取而代之的是连绵不断的雨。泥泞肮脏的地面,破旧斑驳的工厂,吱吱呀呀地转了又停的器械,配上那似乎永远也下不尽的雨,再用心一点,你甚至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扑面而来的铁锈混杂着雨水的味道,是腥的。
嗯,气氛渲染的很好,我想着,适合罪案的发生。
果然也没有让观众失望,上来就是命案,段奕宏饰演一个工厂的保卫科科长,余国伟。他超乎寻常地积极协助办案,刑警队的老队长张队对他还不错,可是另一个刑警对他很是排斥,“你要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是谁,明白么。”所以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喜欢破案的热血青年与势利精明的腐败警察之间的正义之争。
余国伟没有在打击下放弃,仍然坚持寻找线索,联想到电影开场他的出狱镜头,我在想,是什么让他进了监狱呢?这样一个阳光向上的人怎么会犯错呢?嗯,也许这是一个“也许正义来的晚,但是我们等得到”的沉冤得雪的故事。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人物的演绎,我渐渐明白,这根本不是一部犯罪片或者法律片。
工厂内部,余国伟拿到了那一年的劳模,与他无比激动甚至有些癫狂的得奖宣言相对比,台下一片嘈杂,没人在乎他在讲什么,甚至工厂的机器都坏了,给他下了一场“棉花雪”。这算是这部电影的第一场雪,也是他人生最盛大的一场雪。那时站在台上的他,怎会知道,他人生的巅峰,已经结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128343/45e3442d7b330fbf.png)
1997年,那年我还很小,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对于当时的整个中国,正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时期,而这场风暴也毫无意外地来到了电影中的这个南方小城。如上所说,没人在乎劳模评选,对于前景,大家都一片迷茫,忙着找出路,忙着找未来。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改革创新,必然会带来人心上一定程度的分崩离析。这是一个各种原则、规矩都被打破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丢失底线,比如影片中的工厂工人勾结外人倒卖集体物资,有人丢失人性,比如影片中那个亲手杀害自己妻子的丈夫,更多的人恍恍惚惚麻木不仁,就像影片中那个被余国伟错认的凶手,他一切如常的活动着,吃饭,理发,东张西望,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可是你就是觉得他很奇怪。
看电影的时候,朋友在旁边说了一句,好像行尸走肉。没错,就是这个词,整个人完全没有一丝生命力,麻木,漠然。
与之相比,余国伟似乎已经很积极了。他对破案无比的热情,无比的执着。可是这种过分的热情跟执着却与当下的环境格格不入。真的是单纯的热爱么?当然不是。因为余国伟的劳模证书,工厂的工友们虽然不屑,但也说着热闹的场面话,酒杯碰撞之间上演着各色恭维,有人说他眼力就是独到,随便一看就知道这人堆里谁干了什么坏事,有人说他屈才了,应该在警局待着,那就是体制内的铁饭碗了啊,就不会随随便便被“改制”了。他嘴上说别瞎算计,其实心里自然也是渴望的。
然而不久之后,这种虚幻的荣耀就像一个泡沫,随着改制推行彻底破灭了。他失业了。
他还是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要破这个案子。这个过程并不平坦,甚至充满艰险。
讽刺的是,到最后,凶手没有抓到,他却把自己变成了凶手。而他途中遇到的美好爱情,也随着他的“追凶之路”一起殉葬。所以他这一路走来到底在坚持着什么?老刑警也不解,说,凶手快被抓到了,马上就要水落石出了,你这是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余国伟本来有很多条路可以选,他可以陪燕子一起开理发店,可以陪她去香港重新开始,纵使下岗只要努力,肯定也能找到其他工作,可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破案,就只要破案。不排除有要为徒弟报仇雪恨的因素,更加也有燕子因此而死的愤懑,然后呢?我想,大概是认同感。
当余国伟还在体制内的时候,虽有“神探”之称,可工厂实际并不需要他,所谓的荣誉与夸赞也不过是人们廉价的调笑,就连保卫科自己都监守自盗倒卖物资,他是一个排挤在外的孤立存在;余国伟破案确实有一定天分,也曾因此获得表彰,可是当他怀抱这样的热情想着立功之后被破格录取做警察时,他却被刑警不屑的告知,你要清楚自己的身份;余国伟没什么朋友,本有一个忠心支持追随他的徒弟,结果间接因为他的缘故,牺牲了,也没有爱情,原本一心为他的燕子,在得知自己被利用之后,跳楼了。他终于一无所有,终于挫败的体无完肤。
可是这时的他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他输不起了,他孤注一掷的用尽一切办法想要留住记忆中那份虚幻的美好,以此获得心里的安全感。
工厂追凶那段很激烈刺激,算是整场电影的一个高潮。他那么努力的要抓住那个凶手,那么努力想要抓住他的命运,可最终,还是差了一步。在对认同感的不断追逐中,他丢失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打着追凶的名号逃避现实,最终把自己逼到墙角。
在那个一切都天翻地覆发生着变化的年代,个人的认同感显得是如此的渺小,有很多人找到了节奏成功上岸,可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就此迷失,想要扭转乾坤,却深陷其中,身不由己。
就像余国伟问燕子的那句话,你就没想过换个地方?门外传来老鸨粗暴的喊话声并伴随着越来越大的撞门声,“燕子开工了,你快点!”燕子沉默良久,应了老鸨,然后看他一眼,回答,我能怎么样呢?那个眼神,是一种可以预见未来的绝望。
可是起码那时,她心里是有愿望的,想要去香港。后来得知自己被心爱的人利用,脆弱的她选择了死亡。我想,她是再也受不了生活的挤压,再也没法找到她的那份认同感了。
而影片中那个杀妻的丈夫,那个被错认的凶手,雨夜里街道上那些披着黑色雨衣没有表情消失不见的人们,也都属于在时代的洪流中丢失了自我的人吧。
镜头拉回到余国伟出狱。他去找张队,这个知晓他过去的老刑警已经痴呆了,也没能像他自己曾经说的回北方晒太阳。余国伟一直追捕的凶手被撞死了,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而那座矗立了几十年的工厂,也即将被爆破。
在爆破之前,他去了那里,说自己曾经是保卫科的劳模呢,可是看厂的老师傅不耐烦地回答,我是这个厂的老员工了,就从来没听说保卫科还能评上劳模的,你赶紧走吧。
能够见证他那段人生的所有人和事,都找寻不到了,好像一切从未发生过。这个世界在以自己的速度和节奏一直保持着运转,也从未停止。也许他自己都恍惚了,真的有过那段往事么?
影片最后,终于下了一场暴雪,一场真正意义的雪,一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暴雪将至,即未至,但终将到来。同时也对应了现实,2008年中国南方确实发生了雪灾(那年高考的童鞋看过来,各种相关的政治地理文综题,你们还记得么~),就连电影中1997年南方连绵不断的大雨和对暴雪的天气预警也都在生活中真切发生过,而那个贯穿始终的案子,即根据“白银案”改编。
至此,一切都对上了。
我在想,那个年代的痕迹,也许已经全部消失,可是它留在了每个走过那段历史的人们心里。这个世界也以它独有的方式,也许是暴雪,也许是大雨,见证着这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