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了去理发,看到理发师的2个孩子,小的儿子头上扎了马尾辫,特别可爱。
跟理发师边聊天,说到小儿子夜里会梦游,描述梦游中的情景,问我孩子为什么会梦游?
01
梦游是做梦吗?
谈到梦游,很多人想象到的场景就是一个人做着梦,迷迷瞪瞪地游荡着,如同“灵魂出窍”。然而,真实的梦游并非如此。
在解释梦游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睡眠结构周期,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为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
NREM又包括刚入睡期、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人们平时做梦多发生在REM。
而梦游通常发生在NREM中的深度睡眠阶段,此阶段人一般不会做梦。
梦游,在医学上称为“睡行症”,是发生在非快动眼睡眠期的一种非觉醒障碍,系深睡眠中的不完全觉醒所致。
所以,梦游并非受梦境内容支配而出现。发生梦游的这个时期,人极少在做梦,一般只是单纯地在游走。
02
梦游的人会做些什么?
梦游通常发生于入睡后的2—3小时内,以从睡眠觉醒后呈现持续性意识模糊同时伴有系列下床活动为基本特征。
梦游的活动形式既可简单也可复杂。可表现为入睡后不久突然起床四处走动,表情迷茫,做一些无目的的动作,不言语也不回答询问;
有时或可自言自语,可作单音节应答,可执行简单命令;
还有人会做出一些复杂动作,比如大小便、穿衣、倒水、进食、打扫卫生、外出游荡、开车、避开整个过程通常持续数分钟,也可持续更长时间。
发作时难以唤醒,可自行上床,或可被人领回床上,再度入睡。
次日醒来完全遗忘梦游过程。
03
人为什么会发生梦游?
引起或促发睡行症的因素有很多,常见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
睡行症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家族中可出现多人患该症。
2.心理社会因素
如压力过大、节奏过快、人际关系处理困难、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等。
3.环境因素
如环境嘈杂、过冷过热、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等。
4.生理因素
如饥饿、过饱、疲劳、性兴奋等。
5. 药物与食物因素。
如咖啡因、茶碱、甲状腺素、皮质激素、抗震颤麻痹药、中枢兴奋剂等的使用时间不当或过量,药物戒断反应或药物不良反应等。
6.睡眠节律变化因素。如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等。
7.个性特征因素
如过于紧张、焦虑强迫的人格特征。
8.疾病因素
如癫痫、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躯体疾病,以及焦虑与抑郁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等。
04
梦游时要不要叫醒?
关于梦游者的叫醒问题,江湖上流传着一种说法:
千万不能叫醒梦游的人,否则会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梦游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没有进行危险的行为,我们可以轻轻地引导他们回到床上,继续睡觉。
如果梦游者正在进行危险的行为,我们应该尽快采取安全措施,阻止他们继续危险行为,同时可以大声呼唤他们的名字,试图唤醒他们。
梦游虽然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严重的伤害,但如果梦游频繁发生或者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抽搐、呼吸困难等)应该及时就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