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二晚上的一节《国际商法》课,老师循例随机点名出席的学生人数。有两位学生缺席(也并未提前请假)。突然听到一个声音“ 没逃过课就像没上过大学” 。老师并没有生气,她也很少在课堂上讲道理,然后她说“你相信什么,你的人生就会是怎样的。”
我们也常听说过“没逃过课,没谈过恋爱,就像没上过大学”。高中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会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多吃点苦努力一点,上大学就轻松了!”后来上了大学,我见识到了几种大学生。一种是很会享受生活,经常流连于校园旁边的美食街;一种是抱着书本匆忙行走于宿舍——课室——饭堂——自习室,不敢轻易给自己机会玩;一种是活跃于各种社团活动,把与学兄学姐的交际当成了必杀技;一种是勤于校内外的兼职工作,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几乎没点喘气的缝隙。
三年之后,我们也看到了毕业生的各种情况。那被大一同学叫了一整年的“学姐”(社团领导), 把社团组织得有声有色, 她读的商务英语专业,到大三时还在艰难备考CET4; 那被舍友批“死读书”的,把这三年该考的证书都顺利考完了,但找工作时依然迷茫,没有恋爱经验的她刚入职不久被骗色;那些以为能与学兄学姐搞好关系就能多很多人脉的,才发现到头来只能靠自己;那些巴不得把自己的时间榨干来做兼职的,有的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了相关的好工作,有的该考的证没考到,艰难地毕业了;在校期间经常把时间花在睡懒觉,煲电视剧,玩游戏,谈恋爱,去美食街的,有的靠父母的关系入职了稳当的工作,有的真的就只收获了爱情,有的只是长肉没长点见识,艰难毕业,前途迷茫。
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你信奉什么,关注什么,你收获的东西也会不一样。在我还不知道如何谈恋爱时,我关注的是如何让男生喜欢自己,我学到的都是与如何讨好对方有关,结果我遇到了渣男后也不知道其实爱自己才是前提;当我怀疑对方是否真心,我关注的会是不喜欢自己的男生会有哪些迹象,其实怀疑成真,对方并非真心;当我失恋时,我发现那些诸如《味道》《如果云知道》的歌曲就像在描述我自己,这个世界怎么就这么多爱情苦果,为何爱情这么难,这么伤?
无论是在大学生活中自己的选择,还是在爱情与生活中自己的关注点,都相互影响着自己的行为,从而决定了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走向。时不时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注入了太多的消极关注点,是否缺少一些积极的信念,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甄别,将是非常必要。
You are what you believ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