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误打误撞地旁听了由浙大东方论坛所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 刘鸿武先生主讲的题为“非洲文明与中国域外知识的拓展”的讲座,受益匪浅。
在写接下来的感想之前,我要表个态。一直以来我都标榜自己是一名喜欢人文社科学说的工科生,这样听起来倒像个斜杠青年,跨界青年,多酷;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不专业,所以在内行专家面前我即使显得无知浅薄也是理所应当的,工科背景竟然成了我的一块遮羞布,简直羞耻。所以,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对自己做一个承诺:我就是单纯地喜欢这些人文的,无论是小说、音乐、美术、宗教、政治,这些都是我生而为人,成长至今所逐渐喜欢上的,它跟我的学术背景无关,我也不会再将两者同时提起。
非洲是有着300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53个国家,十亿多人口的大陆,同时拥有者丰富的农业和矿业资源,且有着以古埃及为代表的全球最古老的文化。然而,随着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非洲,主要是以西非为主的国家,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国家主权意识日趋薄弱,直到十九世纪才陆续独立起来;近代的非洲文明:包括知识体系、教育体系,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这一基础之上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文明作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文明,虽然有其独到的一面,可它在非洲大陆上实行的那一套政治、经济制度远远没有契合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此外,殖民主义的烙印深深地刻在非洲大地上,这里的百姓从未享有过平等的权利。加之以宗教的纷争,数百年来非洲人民 一直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其实,非洲有着全球最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色彩斑斓的传统服装、灵动欢乐的草裙舞、各种各样的面具、编织等等,反映了他们对幸福生活、快乐生活的追求。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来喜欢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经,而习惯性忽视了那些比我们落后的非洲朋友。向先进靠拢其实无可厚非,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样形成的知识体系有很大风险是不完整的。
近十年,中非关系日益紧密,双方的合作发展取得了十足的进展。为什么西方列强几百年没做到的,我们短短的数十年就做到了。因为我们自毛邓那一代,对待非洲兄弟的态度就是平等的,我们都是贫穷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包容、共存、多元统一向来是我们的文化特色,我们不会以我独尊,持文化中心主义来实行对非洲的援助,而是充分地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它们的内政。
作为年轻一代,祖国的未来,我们对于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文化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刘老师有一句提的好。我行故我在。中国人分析道理擅长用唯物辩证主义的方法,用时空观。任何问题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校应该开设方志学,专门研究地方志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而我们,则应当做出去走走,尤其是边疆地区,非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去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所谓云南十八怪,其实并不怪,少见多怪罢了。我们要通过不断的行走和阅读,将自己的内心知识体系构建起来。
2017-04-06_19-05-2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