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看场电影
《大佛普拉斯》:开光之际,忽然寂静

《大佛普拉斯》:开光之际,忽然寂静

作者: 释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1:08 被阅读23次

    1

    就立足于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而言,《大佛普拉斯》当之无愧。台南底层,不是人在生活,而简直像是反过来,生活在支配人,人成了生活的“工具”。为了生活,人广为变形,像是一出生活支配下的变形记。最大的喘息,只剩苦中作乐,或者通过行车记录仪看别人作乐。而内在,其实都不快乐。

    2

    就黑白彩色对比而言,其实手法太过明显,就像当年地主贫农的截然对立,或者像是刘姥姥瞅大观园。世界被截然划分而两种影像色彩,这在本质上,就像是肚财对有钱人世界的理解,或者说肚财对整个世界的想象。世界被简单粗暴地想象成了这样,然后人生在世也被简单粗暴地想象为脱离贫穷进入有钱人的美好世界。

    3

    肚财和菜埔当然不会理解有钱的黄启文过得也并不美好。过得并不美好的黄启文当然也不会去想肚财和菜埔过得究竟如何。他们都奔着更多的钱等于更美好的生活而去,只是金钱好像挂在美好面前的一根胡萝卜。

    4

    除了黑白彩色截然对立本身的简单化外,剧中也像是为了体贴肚财等人的生活现实而说了一番为艰难生活“辩护”的话,于是,艰难生活好像就此获得了充足的理由,好像就此获得了不容置疑的权力,在这个被夸大的艰难生活面前,人的一切与之相反的渴望或者努力,都显出了可笑或者荒诞的样子。而人好像只有顺从这种艰难,毫无怨言地忍耐这种艰难,才是唯一能做的,才是唯一该做的——或者说,既然反抗的现实不存在,那就索性连反抗的意愿也一并抹除掉好了,这样才不“痛苦”。

    5

    电影最后,开光之际,佛声“喧哗”,忽然好像有响声,于是众人寂静,而电影也到此结束。那个响声像是一线“希望”,但好像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希望”连他也拿不准,因为就整个片子所呈现的现实而言,他显然觉得“希望”太奢侈了,乃至于,连“希望”的那颗心,也要就此掂量一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了。

    6

    读到一段米沃什评论菲利普·拉金《黎明曲》的文字,节录如下以结尾。

    ……因为,毕竟这首诗中的死亡被赋予天道的至高权威和人所共知的必然性,而人则沦为什么也不是,沦为一捆观念,甚至谈不上一捆观念,而是一种可以互换的统计单位。但诗歌就其本质而言,永远是站在生命一边的。对生生不息的信仰,一直伴随着在时间中漫游的人类,并且它永远要比那些只表达这信仰其中一种形式的宗教信条或哲学信条更博大和更深刻。

    7

    就与生命本身的渴望所冲突的现实生活而言,在《大佛普拉斯》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近乎方方面面。无论养家糊口还是亲情关系、爱情关系,看起来都在反对生命本身的“幸福”渴望,于是人的渴望最后只好以“调侃”或者“苦笑”或者“荒诞”或者彼此沉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像是人仅剩的一点点“尊严”了。开光之际,忽然寂静,导演看起来是留了一点点“希望”,但对于这一点,他看起来也毫无把握,显然是“现实”本身,让他对生命这一边的事情,不再有信心。他像在考虑,是不是要多站在现实那一边,为艰难生活,再多说几句。

    8

    生活的粗糙感,在电影里暴露无遗。在影像的呈现方式上,“穷人黑白富人彩色”显得有些幼稚;而最终看起来,那被反复呈现的艰难生活,明显成了电影的主音调,生命的“幸福与欢乐”,像是十分可笑十分奢侈的渴望。——这就像人们在现实里的感受,电影像是也屈从于呈现这样的现实,现实像是最后的决定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佛普拉斯》:开光之际,忽然寂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sd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