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透视“探”教育

作者: 杨乾尧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13:30 被阅读0次

    在与朋友聊起教育话题时,经常听到的两个问题是:“我又不当老师,需要了解教育吗?”“教育那么深奥,我能了解吗?”

    这里涉及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教育?第二,教育是什么?第三,怎样做教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教育的“陪伴”下成长的。从小到大,从家走到学校,再从学校走进工作单位,都与教育携手相伴。在家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在单位接受领导与同仁的教育,在大自然接受天地人的教育,然后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上再教育他人。我们既是被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教育与我们形影不离,终身相伴。因此,不管你当不当老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教育与你从来没有分离过,教育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教育深奥吗?距离产生神秘感,正是由于你不了解教育,才会觉得它深奥。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杨老师一起作一次纯粹的教育之旅,亲自去感受教育的奇妙世界,亲自去领略教育的春夏秋冬,亲自去探究教育的无穷奥秘。从而消除你对教育的神秘感,也希望你能喜欢教育,思考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教育之旅”是一条新开设的“旅游线路”,国内首创。除了设计者有过踏足之外,其他人没有去过。这条路的风景比较独特,既“精致”又“险要”。“精致”在超强的逻辑顺序,“险要”在不经过主动的攀登就无法看到奇妙的风景。现在,就让我们和杨老师一起出发吧。

    我们乘坐着“教育之旅”专列,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教育之旅”的第一站,“透视教育”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向我们迎面走来。没错,这是“透视教育”驿站,我们要和杨老师一起进驿站参观、游览。

    “透视教育”驿站,其外观像一个全封闭的椭圆型体育馆,面积比标准的运动场要大。馆内有中央空调和恒温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常温。内部设有800米长的环形轨道(教育的时间隧道)以及与轨道相配套的环形立体显示屏。驿站内还设有茶座、咖啡厅,有孩子们的运动、娱乐场所,正中间是一个报告厅和一个开放的综合展示厅。

    进入驿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800米长的教育时间隧道。这条隧道穿越过去、经过当下、通向未来。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和杨老师一起坐上特制的时间隧道列车,在原动力的驱使下缓缓前行。

    列车首先穿越到了教育的过去,随着隧道车在时间隧道内的缓缓行进,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教育家孔子在私塾内“传道、授业、解惑”;发现了在古希腊的大街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正面红耳赤地与人争论着哲学问题;还充分感受到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美国教育家杜威、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等众多教育家不断从隧道内散射出来的思想光芒。真是巨星闪耀,目不暇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被时间隧道车送到了当下,让我们看到了当下争论不休的许多教育问题。有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有教育的目标问题,也有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并不时向我们展示着教育爱好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同时还不断向我们展示着芬兰、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不断激起我们对中国教育问题的深层思考。

    时间过得很快,隧道车又穿越到了教育的未来。在那里展示给我们的是: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与反串(视频、图片、文字),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基于物联网的跨时空教育,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基于终身学习的多元教育。一个多元的、个性化的、以学习为中心的、穿越时空的、智能化的未来教育向我们扑面而来。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时间隧道的终点。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下了隧道车,来到了驿站的综合展示厅。在这个展示厅的正中,有一个非常大的显示屏,屏幕上醒目地显示着如下的图表(见表1),并不时滚动着表中的数据。

                   

    据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张透视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四个参数确定的,这四个参数分别是教育对象、教育类型、教育时间和教育地点,通过将这四个参数输入电脑,经过电脑搜索运算后,将结果自动推送至显示屏。

    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孩子,教育类型是学校教育,教育时间是2018年,教育地点在中国北京,那么将这些参数输入电脑后,显示屏上就会产生一组由电脑推送的数据,这组数据只出现在学校教育这一栏目,其它栏目的数据不会显示,它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和北京地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评价分别又是怎样的?通过这张表,让人看了一目了然。但如果改变其中的参数,那么显示屏显示的结果也将会作改变。如果教育类型改为全部,则显示屏中的每一个栏目都会有数据显示;如果地点换成了美国波士顿,则上述数据又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她说:“只要‘教育对象、教育类型、教育时间与教育地点’这四个参数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上述数据就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我们随即进行了测试,效果不错。

    杨老师对这张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教育是不分国界的,我们要想随时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紧跟教育前沿,吸收世界各国在教育上的好思想,好做法,就必须要有一个了解的平台。尽管这样的平台很多,但以这种方式来展示世界各地的最新教育成果,是一大创举,非常简洁、直观、方便,足见其用心良苦。”为此,杨老师提议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达敬意与感谢。

    至此,这个教育驿站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我们感谢驿站工作人员的介绍,挥手与她们道别,踏上了下一段的“教育之旅”。

    根据“教育之旅”的任务分工与安排,杨老师指定我对这一次的参观作小结。为此,我利用在车上休息的时间作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并将所作的小结以文字的形式通过微信发给了每一位同行者。(以下是小结内容)

    首先,我发现: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教育的全景结构图。驿站给我们展示了三维度的教育结构图,分别是:在横向上是“教育类型”,即教育按功能进行了分类。驿站将教育分为四种类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每一种类型虽有一些重叠,但基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在纵向上是“教育流程”,即开展一项教育活动需要的完整的工作流程。驿站将教育按逻辑程序分成六个步骤,依次为“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评价”。在竖向上是“教育时空”,“时”是时间,“空”是跨度,即教育的时间跨度。驿站将教育分成了三个时间跨度,分别是“过去、现在、未来”。(见图1)

                                                                    

    其次,教育的结构相当于人的骨架,看清了人的骨架,也就大致把握了这个人的人体特征(如身高,是否有变形、残缺等)。在驿站,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三维立体结构,在横向、纵向、竖向上进行了宏观把握,对教育的全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这也只能说是一个概貌,要想了解更全面、更清晰、更仔细,还必须探究它的“血与肉”。听杨老师说:在“教育之旅”的后续各景点,将会陆续看到这样的“迷人风景”。

    第三,将某一事物结构化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系统思考力,值得我们学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与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

    好了,总结到此结束,我们一同来期待下一个驿站的到来。

    那么,在下一个驿站,我们会“探”到什么呢?让我们和杨老师一起去探个究竟。

    --未完待续--(想看后续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杨乾尧”)


    思考题

    1、教育活动每天都在进行,那么您了解教育吗?您了解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2、我们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那么您理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呢?

    3、孩子参加课外的画画培训、舞蹈培训、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活动等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教育?您对这种教育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杨老师,愿意与大家一起探求教育的奥妙,分享对世界的感受,大家如果想进行教育咨询,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杨乾尧”,获取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景透视“探”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ao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