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村杂食店》二

作者: 黄泥村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21:04 被阅读40次

很早年间,这“临河村杂食店”,是通往川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官道上的结点;它处在三县交界处。一座碉刻着形彩各异的十八条乌龙桥墩,守护在这条有五六十米宽阔河面的大清河上,那有名的“十八洞大石桥"就座落在这里。这是一座由成都官道出来的重要桥樑,它连接着川西北各条道路,担負着夏日雨季洪峯到来时保障官道仍然暢通的任务。川西盆地地势虽然平坦,不大不小的河流众多,每到夏日雨季来临,往往洪水泛烂,常常会睹塞来往交通,把通往東西北部各大小条官道截断开来,这条大清河,平日里水流量並不很大,别看它那么宽,原本就为夏季特大洪水泄洪而挖,此桥就为避免夏季洪水而建修,凡是洪水期间,所有从成都府出来的车辆行人,无论你往正北、西北、北东方向去的,都得绕道此桥,方能顺利成行,因夏日的洪水,加上岷江上游各水系的流量猛增,往往都会把川西盆地朝北的大小河道灌满,那时通往各地的单行官道也不太宽敞,道路桥樑也不太牢实,给来往客商带来出行的困难,只要朝川西北等地的行旅客商,若绕过此桥,行走起来便会方便多了,因过桥行走不远后,就进入了山区,河道便慢慢少了。过住客商,过了十八洞桥后,在此分为三拨,一拨顺着河岸往左,去灌县那个方向,再朝里走,可穿纹县、茂县、黑水那条道,直至更边远的地区。一拨沿着河道往右,是通往金堂、新都射洪、三台等处,朝正北方向,是德阳、罗江、绵阳等等地方。直走这一拨,是通往天彭、什邡,绵竹等边远山区。

“临河村”这个村落,就在大清河北岸这个位置上。过了十八洞桥,便是它的地盘,它原属成都府管,随着时政的变迁,早在大清时代,它就归属地方政府了。

这个名叫“临河村杂食店,”就开设在过完“十八洞桥”右侧的河岸旁边。它背靠大清河,面向西北边通往天彭、什邡绵竹那条旧官道,店址高、房基宽厚,是修建在多年洪水冲击成形的岸滩上,滩岸高厚、宽阔,每逢冬修,各届政务,都会像当年李冰父子那样,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打编成竹籠,装填上就地捡来的河石,一层、一层地码彻在岸滩上,这“临河村杂食店"更是修缮得格外坚固,除了年年添栽青竹、树林以外,还加增一层大竹笼,以防意外洪水侵袭。从建店以来,甚至那癸亥年的特大洪峯,也仅仅从它的后门缝里挤进去一些洪水,店内也只淹到脚背上面多一点后,便悄然退走,,,,,

相关文章

  • 《临河村杂食店》二

    很早年间,这“临河村杂食店”,是通往川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官道上的结点;它处在三县交界处。一座碉刻着形彩各异的十八条...

  • 《临河村杂食店》一

    有福大爷那一副犀利的眼神,像医院里那一台台捡查人体的机器一样,总想把从他面前走过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似的。...

  • 安徽全椒村

    安徽全椒村美丽小村 广西柳州平岩村 内蒙古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富强村 莱阳濯村 淄博博山池上中郝峪村

  • 临河

    夜来风恶,卷尽满园花落, 晓去如昨,寒出潇瑟北国。 枯叶如毯,石径堆满难走, 冰未封河,码头摆渡人多。

  • 临河两三事

    来到项目部的两个多月,趁着中秋,第二次去了临河这座塞北小城。不同于南方小城的婉约精致,临河给我的感觉是通透...

  • 乡村

    乡村人家,竹篱茅屋,临河成村。河边稻子成片,中有米粒。飞燕一对,忽快忽慢,来去甚捷。林中有子放纸鸢,吾前汝...

  • 瓜子咖啡

    这是我学咖啡的最后一天,忙完了酒店实习中心的事,我就犹豫着要不要去瓜子,走在路上,看到身旁楼的二层有一家杂食店,...

  • 《临河老汉》

    在临河胜利路与新华街交汇处的大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一家如家酒店,酒店下临近街边坐着一个老汉,拉着京胡。 临河人大多知道...

  • 临河饭店

    临河的饭店里吃完饭时 天已经黑了 吃了根黄酒棒冰 我坐乌篷船仰头看天 颈椎疼也要仰头看天 天空像条河 两岸垂下的树...

  • 柏临河

    有人问:龙泉古镇有多远?有人说:她离宜昌只有一条柏临河的距离!不过这个距离是長度,而非宽度。 首先柏临河是很长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河村杂食店》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a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