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漾怀古》
镇南浦漾菱满湖,
鲍郎盐田亦湮芜。
九孔长桥今犹在,
乘月渔火早已无。
注:浦漾,古名鲍郎浦,位于海盐通元镇南,是当地最大的湖泊,历史上盛产红菱,渔舟云集。上有浦漾桥沟通南北,今犹在,为九孔石桥。据传,古时有鲍姓后生在此凿浦煮盐。
和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二二“谷水由来出小湖,渚城辟塞总春芜。战场吴楚看犹在,折戟沙中定有无。”
宋《澉水志》曰:“古老云,昔盐场开基于此,有鲍姓者凿浦煮盐,因名。”《澉志补录》载:“昔有鲍姓者凿浦煮盐,今地名浦漾。清《澉水新志》记载:“菱四角而色红,产通元镇鲍郎浦(今浦漾地方)。”
清吴熙《浦漾渔歌》其序云:“浦漾广阔,长桥十二洞,约三丈余,渔舟骈集,在通元镇之南。”其词曰“广浦成渔溆,渔家乐若何。郎君支屋住,欵乃扣舷歌。夜冷搴红菱,天晴晒绿蓑。长桥足清听,乘月几回过。”
“长桥十二洞”,究竟是吴熙当年数花了眼,点错了桥洞?还是后来浦漾湮塞,其中三个桥洞化为了河岸?待解。
又,说桥“约三丈余”,换算过来大概10米。但《通元镇志》上却说,浦漾桥,长55米。
莫非吴熙并没有见过真实的浦漾桥,道听途说?还是纯粹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论是“十二洞”还是“三丈”,都是虚指。
上世纪初浦漾景色(黄炳虹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