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之前粗略看的时候,觉得挺简单的,就是做一件事情从结尾开始倒推嘛,这个挺好理解的呀。今天再次学习完之后,不得不为自己知识的贫瘠和浅薄而羞愧。也告诉了我,做人做事不能想当然,你可能理解的是字面的意思,但是深层的含义和他代表的底层逻辑你根本一无所知。
第二章开篇就布置了一个场景,肃穆的教堂,花香伴随着风琴音乐,一路上你见到好多亲友。看着他们的面孔,你能体会失去至亲的痛苦,感受这种心情,到达前厅,看到棺木时,你赫然发现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你在参加自己的葬礼。也许这是三五年,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是姑且假定这时亲族代表、友人、同事和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现在请认真想一想,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评价?你是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或亲友吗?你是个令人怀念的同事或伙伴吗?你希望他们怎样评价你的品格?你希望他们回忆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贡献?你希望对周围人的生活施加过什么样的影响?
类似的想象,之前在看王潇的《时间看得见》里面也有提过,那本书里讲的是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不在了,别人会怎么总结概括我们的一生。那个时候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沮丧,我甚至于想不出能怎么写,我这寡淡无味的一生就像一池死水没有半点涟漪。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没有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甚至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上的了台面讲一下的事情。
但是开追悼会倒不一样,之前看电影的时候,看到过外国人的追悼会。大家去教堂告别遗体,然后一起畅想回忆这个逝去的人发生的事,称赞他,很多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有人记得。这个时候,不会有人说,你赚了多少多少钱,买了多少套房子,留下了多少车。大家怀念的,是你这个人,是你的友善大度,诚信憨厚,幽默负责任。孩子会评价你是不是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伴侣则说的是你对家庭和自己的陪伴照顾和无私的爱。
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想象练习,以终为始直接把人生的终点摆了出来。所以还是应该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发现自己牺牲了许多更宝贵的东西。上至达官显贵、富豪巨贾,下至平头百姓、凡夫俗子,无不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大的势力或更高的声望,可是却常常被名利蒙蔽了良知,为成功付出昂贵的代价。所以明确真正的目标很重要,然后才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践行使命。当我们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会不同。头脑中要时刻牢记每天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通往成功的梯子一直搭错墙,那每一次行动无疑加快了失败的步伐。我们也许会很忙,也会很有效率,但是唯有心中牢记以终为始,才会成为高效能人士。
作者提到,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那么在工作中,生活中,子女的教育中同样如此。先想好你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需要做哪些事情。比如创办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来确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整合资金、研发、生产、营销、人事、厂房、设备等各方面的资源,朝既定目标奋力前行。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自己其实就是自己的领导人,你想要达成什么目标,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当作项目去完成。
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得不分清什么是领导,什么是管理。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用彼得·德鲁克和华伦·贝尼斯的话来说就是:“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
可是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很多时候因为家庭因为工作关系,因为自己的内心和情绪的影响,我们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忘记了爱,耐心,诚信等等这些品德相关的东西。所以作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用来时刻提醒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那就是个人使命宣言。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写下你的人生的方向,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包括简化到每一件小事,在做之前也要首先找到做这件事情我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Smart原则设定目标,是领导力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
现在花点时间看看自己,你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此的想法。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从现在开始收集、记录并引用你想用作使命宣言的材料,给自己写一份使用宣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