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界读书日

我的第一本书 ——《新儿女英雄传》
“牛大水二十三岁了,还没有结婚。”这是《新儿女英雄传》的开头。
四姑嫁到了本村,离我家不远。小时候我常去窜门。
有一次去了看见四姑盘腿坐在锅头全神贯注地看一本砖头厚的书。我很好奇的凑上去看了一眼,就看到上面说的开头,再也没有放下,从此开启了我的读书之旅。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不记得我多大了,但有很多常用字不认识,比如我不认识“愉”字,以为它是“偷”字,但是能根据上下文,了解大概意思。
《新儿女英雄传》是我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本书情节曲折,人物性格真实鲜明,吸引我一口气读下去。女主人翁杨小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里边的人和事深深震撼着我。觉得比那些抗日题材的电影深刻立体得多。
《新儿女英语传》看完了。从此,我对砖头厚的书产生了兴趣。想起家里也有一本砖头厚的硬纸皮线装书,纸质发黄,是一九五六年第一次汉字改革后的繁体字,以前也翻开过,因为繁体字,阅读有障碍,就没看下去。

我的第二本书——《阳光灿烂照天山》
父亲有一本藏书,书名叫《阳光灿烂照天山》。这是我家唯一的藏书。有了《新儿女英雄传》的诱惑,我开始读这本书。
这本书写的是解放战争胜利后三五九旅开赴新疆改编成新疆建设兵团,开垦新疆、建设新疆的故事。主要人物李根善是个秀外慧中的战士。他的好友王铁柱性情耿直脾气很犟。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凝结成深厚友谊。天山脚下白雪茫茫、戈壁滩上红柳摇曳。大漠风烟中,垦荒战士们与维吾尔族边民围着篝火欢庆丰收,维族歌手弹着冬不拉在唱“百灵鸟的歌声唤醒了冬眠的大地……”
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因为这是我家的,一旦找不到别的书看,我就再看这本书。所以看了好几遍。看完这本书,我识了许多繁体字。

我的第三本书——《万山红遍》
叔父买了一本新书叫《万山红遍》。厚厚的一本书,质感很好,翻开来一股好闻的纸质香。封皮上印着一丛映山红,一个红军军官站在花丛中。叔叔每天上工回来就抱住看,入迷的很。我羡慕极了。耐着性子等他看完,然后迫不及待的借来读。吃饭时边吃边看,一不小心,把小米粥倒到书上,不敢告诉大人。自己把饭粒揩了,把书晒干。但被粥汤浸湿的地方,翻不开页,强翻的结果是剥烂了。我没有勇气告诉叔父,我先和我妈说了,我妈告诉了叔父,书被没收。
一天,叔父出门做木匠,婶妈让我去和她做伴,晚饭后我去了她家。她家的墙围子用报纸糊成,我把那些横一张竖一张糊在墙上的报纸都看完。婶妈见我这么爱看书报,就把《万山红遍》拿出来让我看,我非常感激她,觉得婶妈是个很大气的人。
《万山红遍》写的是红军长征的故事,只记得主人公叫赫大成,里边有大段的心里描写,情节一点也不记得了。

这三本书现在还有生命力的只有《新儿女英雄传》了。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屏。
可惜我家的和叔父家的那两本书早就没了,要是能保存到现在,成典藏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