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漫忆(三)

作者: 彦蘋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22:02 被阅读0次

                  ————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世说新语 • 贤媛  • 第十九》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高阳人许允由父母做主取了东晋名士阮侃的妹妹,阮侃是东晋名流,书香世家。但他的妹妹很丑。结婚时行过夫妻交拜礼后,许允就不再准备进新房。正好许允的朋友来了,就劝他进去,说阮家既然把丑女嫁给你,定有用意,你应该好好体察。

许允进去见到新娘后马上想退出去。新娘抓住许允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便对她说:妇人有四德,你有几种?新娘回答:我所缺少的不过容貌而已。但士人应该具备的品行你有几种?许允回答:我全都具备。新娘说:各方面品行中道德是第一位的,你爱美色而不爱德行,怎么能说都具备呢!许允听完面有惭色,从此就尊重她了。后来许允出任吏部郎,遭魏明帝猜忌,他聪慧的丑妻帮他渡过难关。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娶了个丑妻。荆州沔南白水名士黄承彦有女名叫黄月英,小名黄阿丑。黄承彦看中诸葛亮的才华,就和他说:听说你正在择偶,我有一女,黄发黑夫,相貌丑陋。但博古通今,才能与你匹配。诸葛亮马上把她迎娶进门。

故事中的两个丑女,都生在书香世家,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现实生活里也不乏这样的事。我们村的青萍就是一个。

小学时的转堂时间很长,远不止十分钟,我们玩得很过瘾。有时玩抓石子,有时玩踢毽子、打沙包。最能吸引我们的是聚在一起看连环画。《战地红樱》,《鸡毛信》,都快能背下了。我和青萍就是这时候熟悉的。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俩很快走近。她比我大两岁。

六零后的集体记忆。还记得鸡毛信藏在哪里?

她父亲有文化,在城里工作。她家里有不少书。

她有良好的教养。言谈举止得体,让人觉得舒服。村里的女孩子们有的缺点,诸如搬口弄舌,攒(cuan)盘盘,打伙伙,香三家,臭八家,她都没有。玩的时候,输了不恼,也不责怪对家;赢了也不喜形于色,有很好的风度,人人愿意和她成对家。

她邀请我去她家。那时她正在读《青春之歌》,我就和她一起读,边读边谈论书中的人物。时而感叹,时而唏嘘。甚至天真的希望生活在战争年代,能像林道静一样,走上革命道路,青春如火如荼。

那段时间,我的星期天就在她家度过。我们读完《青春之歌》又读《红岩》。我来了,她的母亲客气的打过招呼,就拿上针线活一边去做了,留下我们俩读书。两个小凳子,一张小木桌。一窗阳光,两个豆蔻女孩的岁月静好。

有时候我们也开玩笑。有一次我在她家,她对我说咱们村有五朵金花,还有你呢!然后数了四个人名字。我听了一喜,不自觉的扭头去照她家的挂镜。然后很失望,觉得她为了照顾我的情绪,在杜撰。镜子里的我就一豆丁,一脸狗屁星,像墨水盖那么大的白圈,一个挨着一个,一个压着一个。听人家说青杏仁的汁液能搽好,我就把青杏仁汁挤上去,接连不断的挤上去,也始终没见它好了。我是无法和那四位女子并列的。这狗屁星,每年伴着春风生,毁了我的豆蔻年华。直到我有了棒棒油,才把它整治了。

那是令人愉快的一段时光。

青萍有相对优越的家庭条件,穿得衣服比我们干净整齐得体。但她长的不漂亮,大圆盘脸,紫红色脸堂,皮肤粗糙。一只眼斜着,看人时无法聚焦。

村里的后生把皮肤白细的女子叫“培罗面。”磨下的白面用罗子过细时扬起来的轻轻的面尘,那是最白最细的;把肤色深的女子叫黑荞面;把脸红皮肤粗糙的叫稻黍面(方言,即红高粱面)青萍被划到“稻黍面”里。但是,和她接触较深的人,谁也无法把她和“丑”联系在一起。

良好的家教,加上书香浸染,让青萍与众不同。记得我们的自然科学老师曾经讲过,美是和谐。青萍身上散发着和谐之美。

高中毕业后,青萍与胡家沟一很帅的小伙子找上了对象,小伙子把她领回家见过父母,可父母怎么也不同意,说你找对象可以不漂亮,但必须五官端正。你不能给我们找一斜眼子作媳妇。再说了,咱又不是各方面条件差,找不到好的!

小伙父母很快给儿子找了个对象,一个月之内闪婚。

可是蜜月没渡完,小伙又闪离,找到青萍,带着她去北京做了瞳孔矫正手术。回来就结婚。

青萍值得。

当年黄承彦家“黑荞面”嫁给了“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的诸葛亮。(《三国志  • 诸葛亮传》)现在我们村的“稻黍面”嫁给了帅男。

读书改变了她的容颜,成就了她的爱情。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什么是骨相?就是美是从骨子里面、是由内而外散发出去的。是整容削骨也达不到的。

有气质,骨相美,人自然就美了。

相关文章

  • 读书漫忆(三)

    ————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世说新语 • 贤媛 • 第十九》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高阳人许允由父...

  • 读书漫忆(一)

    ————写在世界读书日 我的第一本书 ——《新儿女英雄传》 “牛大水二十三岁了,...

  • 读书漫忆(七)

    ————宋词是一杯美酒,谁饮谁醉。 当你正陷入某种情绪,或喜怒哀乐,或离愁别绪,然后你不小心读到了宋词...

  • 读书漫忆(六)

    ————少年不懂红楼梦,读懂已是梦中人 再读《红楼梦》已是婚后的事了。婚后, 夫家有一套《红楼梦》,我细细地读,慢...

  • 读书漫忆(五)

    ————少年不懂红楼梦 1982年,我上了师范。那时候我们还都是匆匆少年,进入师范校门...

  • 读书漫忆(二)

    ————古梅堪做忘年交 吕梁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庄。 蔚汾河像一根流动的飘带,从村东绕到村西。太阳...

  • 读书漫忆(四)

    ————只因情系你,不觉路慢长 读初中时,父亲给我定了《山西青年》。那个时候,交不起两块五学...

  • 往事漫忆三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这两句《千万次的问》里的歌词颇有意境,却总是让我联想到闭路监控电视(国内俗...

  • 故土漫忆(三)

    记得那次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不是很宽广的马路上没有亮灯,但是皎洁的月光将前路照得通亮。鼻尖有泥土夹杂着树林的...

  • 漫忆

    烟火迷离,一世今生,举杯邀月,无奈忧思,会否输得,一世牵挂。西子湖畔,宿雨荷心,白衣红裙。桥上行人,三三两两,渡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漫忆(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oygwhtx.html